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义乌档案馆公布14卷102件档案 揭露日军的滔天罪行

发布时间: 2015-07-02 11:03:50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钱关键

1941年10月9日,义乌县防疫会议记录。

义乌县卫生院呈文北门鼠疫。

当时国民党军政部防疫大队,要求复查义乌鼠疫疫情的电文。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对于义乌人来说,除了被侵略的苦难和耻辱,更有一段难以忘却的惨痛记忆,那便是遭受日军惨无人道的细菌战袭击,成千人因此丧生,甚至全家死绝。

  近年来,义乌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及部分专家学者,专门研究了1939年至1945年的民国档案,整理出因日军细菌战引发的义乌鼠疫相关的14卷102件档案(1941年前,多为省里、金华有关防疫文件),让人们了解这段历史,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日前,义乌市档案馆公布了一批有关侵华日军细菌战和义乌地区“鼠疫”流行的档案资料和政府电文,揭开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经重新确认,义乌因细菌战死亡人数1319人,其中1282人死于鼠疫,其余因炭疽、霍乱、伤寒等致死。

  在此基础上,记者通过多天的实地采访和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资料收集,试图将那段惨绝人寰的黑暗历史进行梳理、还原,根据鼠疫流行时间和档案内容,向你讲述义乌鼠疫爆发、流行等前后历程,活证人的血泪控诉,崇山惨案等篇章。

  上世纪40年代初,在义乌发生的那一场鼠疫劫难,其延续时间之长、流行范围之广、染病死亡人数之多,在义乌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对这场劫难依然记忆犹新,提起这个事情,依然愤恨难当。而义乌发生的鼠疫,是日军对浙江实施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的一部分。

  金华鼠疫流行前与“浙赣细菌战”的背景

  在整个日军侵华历史中,日本帝国主义多次对中国大地实施灭绝人性的细菌战。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先后在我国东北、广州及南京等地建立制造细菌武器的专门机构,并于1940年至1942年在浙江、湖南及江西等地撒布过鼠疫和霍乱等病菌,造成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并进行耸人听闻的活体解剖、病菌注射、冷冻试验。

  人民出版社在2014年12月出版的《战争与恶疫———日军对华细菌战》一书中,关于“浙赣细菌战”的记载中写到,1939年、1940年间,日军对浙江进行了细菌武器袭击,宁波、衢州在1940年分别暴发过大规模鼠疫,数千人死亡。而在1942年,衢州、丽水等地因细菌战产生的伤亡更加惨重。据记载,我省鼠疫流行始于1940年9月,在1944年5月基本停止传播,持续3年零7个月之久。

  金华是浙赣铁路线上的重镇,1940年就被日军列为了浙赣细菌战的主要目标之一。根据记载,当年的11月27日,日军曾对金华实施细菌战,利用飞机在高空撒布鼠疫细菌,被省卫生处专家检验出来,不过由于这些鼠疫菌已失去繁殖能力,官方记载中,当时的金华并未发生鼠疫流行。

  《战争与恶疫———日军对华细菌战》说,1940年的浙赣细菌战对金华的遗患还是很大,之后一两年,义乌、东阳、浦江、兰溪、金华县城等地,先后出现了鼠疫。

  有记载的义乌鼠疫首发病例

  1941年以前,义乌并无鼠疫发生的记录。

  据现有材料记载,义乌首发病例的感染者名叫郦冠明,系铁路员工,于1941年9月2日在衢州染疫发病,病型系“淋巴腺鼠疫”,这也是鼠疫三种病型之一。

  1941年9月5日,郦冠明乘火车回义乌稠城镇北门街5号,至次日因病重不治死亡。郦冠明死后不几日,在其住宅内外发现死鼠30多只,之后在四邻也发现大量死鼠。时隔一个月左右,在发现死鼠的地区就陆续出现淋巴腺鼠疫病人,症状是淋巴腺肿大、发高烧、昏迷,然后在两三天内就死去。

  但当时老百姓并不知道,这是什么病。金祖惠是义乌北门人,今年97岁,发鼠疫那一年,他23岁。虽已97岁高龄,但他清楚地记得,1941年的10月,他的奶奶、妈妈、一个堂姐、一个妹妹相继死去,都有发烧等症状。“当时我家住在义乌车站路1弄47号,除了至亲,住在隔壁的亲戚也相继得病死去。”金祖惠说。

  对于鼠疫,当时国民政府的义乌官员们也关注到这一情况,义乌档案馆刚刚公布的民国三十年(1941年)10月9日的一份“义乌县防疫会议记录”档案(档案1),证实了这个时间的暴发。当时的记录中,就写到了稠城镇急死之居民及大量死鼠现象,并形成了一个防治案。

  1941年10月11日,一份义乌县卫生院的呈文(档案2)开头明确提到:案查本县稠城镇北门地带发现之类似鼠疫,续患及死亡日增,情势严重云云,并希望政府出台措施防治。

  义乌鼠疫的首次流行

  北门及其周边村200多人死亡

  义乌市档案馆一名负责人说,根据目前的资料记载和老人们的回忆,郦冠明是义乌输入的第一个鼠疫传染病源,从而使义乌北门一带成为第一个鼠疫病源暴发点。

  据义乌鼠疫亲历者回忆,人们得知鼠疫可怕,开始四散逃病,病情也开始在周边地区蔓延扩散,之后波及整个稠城镇多个村子,包括东江桥、南门、东门、徐村乡的塔下洲等地。

  1984年义乌县政协秘书处编印的《义乌县鼠疫流行始末》一文介绍,1941年9月6日后,北门街先后发生鼠疫病人83人,死亡71人。从9月至12月,先后在稠城镇范围,当时的农协、共和、大众、保联、解放、车站、小三里塘、民主、建设、胜利、保卫11个村,发生鼠疫病人324人,死亡192人,造成空前的灾难。不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直至解放前夕,北门一带还有不少遗留下来的残垣断壁,留给人们一片凄惨景象。

  疫情严重,在1941年冬季和1942年春季,当时的义乌政府部门与各地方,义乌政府部门和省卫生部门也有不少来往电文,都是讲述疫情。这段时间,当时的国民政府军政部也有电文发到义乌,要求复查义乌鼠疫疫情(档案3)。

  北门及其周边鼠疫受害者、亲历者口述:

  那段不忍回忆你的惨痛历史

  1951年出生的姚贤红,是义乌南门外古金村人,他们村距离北门不远。在鼠疫劫难中,死掉10个人。他说,他家的病是从义乌北门一个裁缝家传染过来的,1941年10月,他家从北门请了一个裁缝在家干活,干了三天,这个裁缝第四天没来干活,家人就去裁缝家看个究竟,原来裁缝得病了,没几天就去世了。

  之后,他家人开始得病,亲爷爷、大爷爷、二奶奶先后去世,症状都是发烧、淋巴腺,家里则有死老鼠。

  “因为家里有人生病,我爷爷和我一个叔叔姚选富被日本人抓去,关在义乌石桥头的一个凉亭内。晚上,他们从凉亭的一个洞里钻出来,跑到义乌徐村的东山背,本想去找一个朋友,因为自己村里发生鼠疫,去别的村不太受欢迎,加上徐村的塔下洲也在闹鼠疫,所以爷俩不敢进村,结果两人都死在了东山背上。”回忆这段历史,姚贤红内心隐隐作痛。他说,当时大爷爷家一家死了5口人,除了大奶奶,剩下全死了。他自己家,爷爷奶奶、两个叔叔、一个姑姑,也在劫难中死去。

  1939年出生在义乌江东东江桥(现五爱社区)的楼谋渭,亲历了那段历史。农历1941年腊月月底,他大伯从家里挑烂稻草到麦田里,碰到一个肚子鼓鼓的老鼠,回家当晚就发高烧,在腊月二十四去世。之后,他的两个堂姐先后去世。“除夕夜当晚,我爷爷一看事态严重,叫我和一个13岁、一个16岁的两个堂哥去逃命。”楼谋渭说,当时他才两三岁,他的堂哥背着他出逃,当晚在河边的芦苇丛过了一夜,次日逃到南山坑山里,被一户好心人家收留,躲过一劫。

  不过,他们出逃当晚,他妈妈却得病去世了。楼谋渭说,在这场劫难中,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两个伯伯、两个姐姐先后去世,原先的一大家子人,只剩下四个孤儿和一个寡妇。

  1937年出生的张曙,原先居住在义乌县城东门的一幢老房子内。他回忆,1941年春天,日本的飞机轰炸义乌县城,有一次他正好在睡觉,炮弹就落在他家房檐上,他妈妈赶紧将他从楼上抱下来,一家人在隆隆炮弹声中躲过一劫。之后,他和他妈妈到上海找在上海做生意的父亲避难。当年冬天,叔叔来上海报信,躲过了日军炮火的奶奶,最终没有躲过细菌战,得了鼠疫去世。

  鼠疫为何会快速流行?

  鼠疫系烈性传染病,潜伏期为3~5天。它有三种病型,分别是“淋巴腺鼠疫”、“肺炎鼠疫”和“败血病鼠疫”。目前,义乌北门一带和崇山村一带细菌战亲历者的老人回忆,感染鼠疫病人在死亡前,基本上都伴随有淋巴腺肿大、发烧等症状,发病后,一般两天左右即死亡。

  《义乌县鼠疫流行始末》一文介绍,当感染鼠疫的病人死亡,病人身上的跳蚤即离开,会跳到其他人或其他老鼠身上,病鼠死后,跳蚤又一次扩散,重新寻找人类叮咬,这样形成“人鼠共患圈”,通过老鼠的流窜,迅速扩大传播范围。

  除了老鼠的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感染传播也是鼠疫流行的一大原因。文章对此做了一些深入分析,以警示后人。一是病人的逃病传疫。当时由于人们缺乏卫生科学知识,对鼠疫病的传播、预防和治疗都束手无策,加之日伪军当局惨无人道,一旦发现疫情,多采用焚烧疫点民房、家具作为防疫消毒的主要手段,因而引起病人及其家属的恐惧,得病后即往亲戚家中躲藏,匿疫瞒病,有病也不敢治病,促使疫情的扩散,造成鼠疫扩散。

  二是探病染疫。发病之初,亲人相互探视,结果引火烧身。如北门一带发生鼠疫后,原义乌桥东乡东江桥村的楼姝,回北门探视母亲,结果染上鼠疫,不日死亡,还扩散传染给东江桥村的其他人,导致9人死亡。

  三是抬棺染病等其他原因,也导致了鼠疫扩散。据介绍,鼠疫病人死后传染性还很强,除了蚤类叮咬,病人尸体往往因腺鼠疫淋巴结破溃,污染衣物、棺木,健康人帮助成殓、换衣、抬棺即被传染。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