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的一部纪录片,将中国的高级教师带到英国著名的公立学校支教,还和英国教师来了一场PK。结果中式教育教育出来的英国学生在测试中完胜。这一现象引发了英国网友们的激烈争论,不少英国网友甚至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英国的熊孩子们。但反观中国,网友们的观点就很有趣了,对中式教育的批判带来的口水早已经淹没了那一点理性的分析。
说起中式教育,其填鸭式教育、唯分数论等弊端,长期以来被口诛笔伐,可谓罄竹难书。但现在BBC用英国人的视角却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审视中式教育的机会。笔者当然同意,中式教育要进行改革,应该引入一些国外先进的理念,但这个改革是否就是要对中式教育全盘否定,我们能否确定我们砸烂中式教育这个洗澡盆,流出去的一定就是洗澡水?从目前网上很多专家的观点来看,笔者有点担心。
中式教育的弊端在这里笔者不想过多重复,不妨来看看BBC为我们总结的中式教育的优点。
首先是尊师重道,这是从韩愈的《师说》就开始流传下来的美德。都说英国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但这种偏重学生的教育模式却催生出影片内英国熊孩子们对老师爆粗口,各种挑衅,我想这肯定也不是这类教育理念希望看到的。
其次是专注。看着英国熊孩子们在课堂上飙歌乱晃悠,相信很多人都为这些中国老师捏一把。专注和认真是做好一件事最基本的素质,这一点连影片中最熊的熊孩子最后也不得不承认。这名熊孩子在数学课上总是无法认真,最后在中国老师的指引下,他找到了发挥自己天赋的办法,那就是专注,并在最后测试中成绩大幅提高。这名熊孩子最后居然说出了:“这些老师肯定我的天赋,我应该努力。”这样的结论。
还有就是刻苦。现在国内各种快乐教育的理念满天飞。但快乐教育不等于散漫教育,这个世界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哪怕是爱因斯坦都要钻进实验室研究十几年才得出相对论。刻苦并不等于是要给孩子超越他们自身年龄的压力,刻苦也不是说要逼着孩子去追求分数。刻苦是为淬炼孩子们的心智,让他们承担他们本该承担的责任,学会成熟地面对各种压力。
这些优点其实是所有优秀教育理念所共同的。无怪乎有英国网友在看了纪录片后留言:“这些绝非是什么中式教育,我们在60年代就是这么学的,我们改革掉了英式教育中好的部分。”
当然还有中国网友抬杠:中式教育那么优秀,为什么西方的科技就是比中国先进。首先笔者要说,很多国人的科学素质堪忧不但体现在对科学常识的无知,还体现在对国情的无知。中国在可控核聚变、新能源、航天技术等尖端科学领域和西方差距并不大,有的领域还在赶超对方。其次很多人一叶障目,以为英国公立学校这样的放羊式管理就是英国教育的样本。殊不知英国著名的私立学校伊顿公校,这个学校的生源只占全英名额的7%,但剑桥、牛津的入取率却达到20%,伊顿公校为英国贡献了大量的科级政治精英,其教育的严格程度更甚于中国的重点中学。
其实将两者教育理念拿出来对比,本身是非常功利性的。笔者希望中式教育的践行者们真的能秉承BBC拍摄该记录片的初衷:以彼之长,补己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