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9月10日讯(记者 朱宇婷)“早上5、6点起床,每天坚持写3、4个小时,有时候晚上开始写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这,是一位68岁老人的日常。
一张2尺开外的书桌,窗户上摆放着一瓶墨汁,以及若干支毛笔,书桌对面的两张沙发上摆满了完成的作品。在义乌市柳园某幢楼的一个客厅里,中国义乌网记者见到了这个老人——石成国。他是中国百强书画名家中的一员,也是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理事,目前任义乌市群艺书画副社长兼秘书长。说起自己的写字经历,石成国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
折枝作笔,画地为纸
自小,石国成就有一种天生的写字资质。学字阶段,幼儿园的老师就常将他写的字粘贴在墙壁上,让其余的小朋友一起观赏。次数多了之后,石成国心里油然生起一股自豪感,受此影响,他慢慢对写字产生了兴趣。年纪再大一点后,就开始在家里照着写。因为自己家庭经济困难,买不起写字用品,他就用树作笔,沙地为纸,一遍遍地书写。
30年教师生活无奈辍笔
生活的艰辛,压迫着石城国一家。40平方的小房子里,居住了4口人。为了生活,中学时代的石成国选择了师范专业,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做起了一名语文老师。因为平时紧张的课程安排,“书法”开始慢慢从他的生活中远去。就这样,一直持续了30年。
积累二三十捆作品舍不得丢弃
如今,早已退休的石成国不愿意平淡地过日子。2014年年末,他重拾毛笔,希望能将自己的爱好坚持下去。
重新开始写书法之后,石成国的生活就变得更加丰富。每天都要临摹字帖,有时候灵感来了就自己随性写上几笔,乐此不疲。
两年来,石成国在写字方面用掉的纸张就已经达到二三十捆,对于这些已经使用的纸张他不愿意丢弃,整齐得摆放在车库里。但是因为车库无法完全拿来堆放这些纸张,最终还是忍痛给了环卫工人,石成国还不忘嘱咐他们要好好对待。
晚上10点创作直至凌晨4点
8月15日晚上10点,他趁着家里人都已休息,自己默默一人来到客厅。原来,他正在为9月3日群艺书画社开展的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展进行创作。在仔细想定排版方案后,他还无法立刻动笔,由于客厅大小的限制,让他不能大展手脚,只能将毯子铺到地上,8尺开的宣纸放置在上面,整个人趴在地上书写。因为姿势的限制,他无法像往常一样书写顺畅,前后使用了4张纸后,经历了一个半小时后,一幅终于“看得顺眼”的“还我河山”完成。
石成国称,自己就像个疯子,到了一个疯狂的境界,但他始终认为,好的作品就应该到它值得的地方去,发挥出它应有的影响力,造福更多的人,这也是他选择坚持写字,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