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吃三个枣,一生不易老”,这是一句在义乌民间流传已久的民谚。南枣是义乌特有的名贵产品,清乾隆时,更是被列为贡品。义乌本地老人对被称为“京果”的南枣感情很深。不过曾经名噪一时的南枣,如今却难觅踪影,想要找到会熟练制作南枣的师傅也同样难上加难。
放下多年又重新拾起
南枣制作的非遗传承人
曾经与火腿、红糖一起被称为“义乌三宝”的南枣,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义乌谚语:“六月六,枣尝生熟;七月半,枣当顿,糖梗二节半;八月中秋,枣下苏州。”义乌南枣,皮色乌黑发亮透红,为了和北方的乌枣区分开来,故又称南方乌枣。
骆红卫是义乌下骆宅杏园村人,从17岁开始便和父亲学做义乌南枣,至今已有30多年。骆红卫说家中制作南枣的手艺,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到了自己这儿,已经不知道流传了多少代了。“早年,我和父亲一直在村中做南枣,后来义乌经商热,于是就下海做生意了。直到2007年,我开了同心乐农庄,才重新开始一门心思制作南枣。”骆红卫说,之所以将放下多年的南枣重新拾起,是因为义乌南枣严峻的现状。“我总有这样的感觉,总觉得如果我不做南枣了,那义乌南枣又离消失近了一步。”
骆红卫的话绝非危言耸听,义乌作为一个曾经的产枣地,许多村庄都见证过其辉煌时刻。早在明隆庆、万历年间,义乌已有规模化枣园,全县44个乡镇中,有整整42个产枣。地处义乌江边的樊村、金村、龚大塘等地,以前满山遍野都是枣树林,而今却已难觅枣林的踪迹。“除了原料稀缺之外,会制作南枣的匠人也越来越少,那一批会做南枣的师傅已经有七、八十岁高龄。以前我们村中做南枣的人很多,几乎家家户户都以制作南枣为生,但是到现在,村中制作南枣的仅剩我一家。”作为义乌仅剩不多的南枣制作人,骆红卫也因此获评金华市级非遗传承人。
用“咚咚咚”分辨南枣真假
价格比黑枣贵上10多倍
骆红卫说,以义乌大枣为原料制作的义乌南枣,有着一个特殊的辨别方法,如果用力摇,可以听到“咚咚咚”的声音,那是因为正宗的本地枣里面是空心的。“义乌枣树种植面积的急剧下降,义乌南枣的产量也就跟着越来越少,现在义乌市场已鲜见正宗的义乌南枣,大部分在卖的都是陕西、湖南等地的外来黑枣。外地黑枣和本地南枣在生长环境、加工方法、营养价值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这也造成两者价格的悬殊。一般外地黑枣的批发价在16元左右一公斤,而本地南枣的批发价则高达200元左右一公斤,一些个大的甚至要卖到240元一公斤。”骆红卫说。
义乌南枣和外地黑枣相比,价格贵了10倍以上,营养价值也高得多。在《中国名产》第一集中有这样的记载:“江南枣中佳品,是浙江义乌南枣”。用“双仁枣”加工制成的南枣,果肉肥厚,乌黑发亮,花纹清晰细密,滋味甘美,营养丰富,不仅含有糖、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单宁、硝酸盐等多种成分以外,南枣的维生素C含量也要比苹果、梨、桃等高90~120倍。
今年,骆红卫的同心乐农庄出产南枣近10吨,这个数字相比去年少了一半。“义乌南枣因为价高,所以在本地市场的销量并不高,相反的,在香港、澳门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的销量却非常好,他们收购义乌南枣除了用来做药之外,还会在平日煲汤、蒸饭的时候放上几颗,十分讲究。”骆红卫介绍,南枣和陈皮一样,久放不坏,存放的年数越久,功效越好,价值越高。
愿意无条件教却没人学
两秒钟的烫红最考验手艺
每年的初暑到白露,是义乌南枣加工的时节,也是骆红卫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因为做南枣的老师傅难寻,所以骆红卫都是亲自上手,前前后后需要5天5夜时间制作的南枣,所有步骤他都亲力亲为。“说不累那是假的,就是因为做南枣实在太过辛苦,所以现在愿意学习南枣制作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如果有人想学,我愿意无条件教他们,而且学起来并不难,但是就是没人愿意学。”说起南枣的继承,骆红卫感慨颇深。
骆红卫介绍,正宗的义乌南枣制法有二:一种是原红法,一种是烫红法。所谓的原红法,就是用充分成熟、皮色发红(脆熟期)的枣果,经煮、焙、晒、浴等工序而成。相比于原红法,烫红法则要复杂许多。在原料的选择上,烫红法选用已透白的鲜枣,入沸水中一烫即刻取出,置夹箩,盖上麻袋,焖两小时后暴晒,这一步骤成为晒红。待皮色紫红手捏有皱纹时摊凉,放入锅中煮半小时左右,置枣床暴晒数小时后上笼烘焙两小时,反复数天烘晒交替,摇枣时能听见枣仁沙沙声响,然后用冷水浴过,晒干即成南枣成品。
骆红卫说:“在烫红法所有的制作步骤中,烫红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考验制枣师傅手艺的一步,烫红是否成功,直接决定了这批南枣的成败。把水烧开后,加入适量冷水,当水冒气泡而发出吱吱响声时,两人互相配合,一人手持烫漂篮于锅内水面,另一人提枣子于篮中,随即迅速使篮内枣子在水中翻滚打红一到两秒钟,并很快提起篮子,随手翻转,立即倒入谷箩中。这一步骤对于时间和温度的要求极为苛刻,稍有不对枣子便不会变成红色。除了烫红之外,晒红也是重要的步骤之一。晒红时,要不断轻轻翻动枣子,以枣皮转为花红色,手捻能起皱纹为宜。一般日晒大半天,若日晒时间过短,会增加烘焙时间;日晒太久,皮厚花纹粗。若阳光太强,应及时翻动,否则会晒成阴阳面,皮纹也粗而不匀。”经过五天五夜的“改造”,最终,3.5斤青枣变成了1斤南枣。
骆红卫说,只要自己做得动,就一直会把义乌南枣做下去。“据我了解,今年义乌本地做南枣的,可能仅剩下我一人。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南枣的继承,经历了千年风雨传承下来的义乌特产,让它就这么消失实在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