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0月28日讯(记者 何冬圆)“被迫搬离,我们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雷锋家!办馆、开馆历历在目,这里有我们雷锋团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回忆。离开这里,真的非常不舍。”
这是义乌雷锋纪念馆馆长何青英今早的一条朋友圈状态。想到要离开,何青英心中很不是滋味。昨天晚上她一夜没睡好,今早5点多,她便早早来到雷锋馆,因为搬运工作要开始了。
今年5月8日刚成立的义乌雷锋事迹展览馆,受到很多人的欢迎。自开馆以来,接待了全国各地5000多学生和社会团队、200多名老外,共举办了十几次活动。馆内陈列了500多件雷锋专题藏品,包括宣传画、书刊、画板、瓷品、印章等,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张1963年2月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首次刊载了雷锋日记。中华雷锋促进会会长高学敏曾评价说:“这是国内第一个有继承有发展的雷锋‘二代馆’。”
但是,这个别具传承意义的雷锋馆却面临着关门。谈及原因,何青英潸然泪下。
义乌雷锋事迹展览馆坐落于义乌市稠江街道黎明居文化礼堂。“这一文化礼堂的中间有一个天井,日晒雨淋易老化,并不利于藏品的永久保存。”据了解,才过五个月,展览馆中的500多件雷锋专题藏品,有40多件遭到损坏。百般无奈之下,雷锋馆只能搬离。“现在,我们只能将藏品搬回我们自己的家里,再想办法。”
雷锋馆是公益性质,开馆非常不容易,管理费、藏品维护等费用开支,基本靠何青英和爱心人士的私人资金。何青英说:“经济问题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选址问题。我希望雷锋馆能有一个自己的基地!我们的义工们能有一个基地!即使运营艰难,我也一定会把雷锋馆做下去!”
何青英表示,是否有义乌爱心企业和人士来搭把手,免费为雷锋馆提供一个约500平方米左右的场馆?给义乌的这些热爱公益的“雷锋”们一个家呢?
除了开办雷锋馆,何青英还发起成立义乌市学习雷锋服务队,将身边朋友发展成志愿者,每个月的第5天,他们都要去村子里给老人理发、修脚,还提供免费午餐,给予老人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她也面向外来建设者子女自费开办公益夏令营、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劝导等活动。
过去一年,她把八成的精力投入到雷锋馆的筹建工作中。近期,她也被列入拟表彰的首届“感动义乌人物”提名奖名单。何青英说:“希望能通过雷锋精神的宣传,呼唤更多有爱心的人参加到志愿服务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