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28日讯(记者 甄兰)在义乌,有这样一个地方,每年五六月份的时候,一大片薰衣草绚烂绽放,迎风摇曳,开成紫色的花海,山谷中弥漫着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香。
“这里的湖光山色太美了,我想留下来,成为一名酒店服务员也愿意。”“来到何斯路村,使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纷扰,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寻访义乌市何斯路村的旅途中,耳边充满了溢美之词。
一个在中国行政版图上很普通的义乌乡村,它最近被评上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这是义乌的农村从没获得过的荣誉。据说今年何斯路村共接待了来自60多个国家、22个省的参观考察团,来培训和观摩学习,同时还接待了20多万名游客。
何斯路究竟有什么魅力?中国义乌网记者近日来到这个众人口中的神秘村庄一探究竟。
何斯路的特异神奇
何斯路村,是义乌西北部长堰水库上游的一个小山村,远离城区,全村总面积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5户,共983人。
来到何斯路村,漫步于志成湖的廊桥上,只见湖面上碧波荡漾,湖边白墙黑瓦的民宿新颖又独具风格,远处的巍峨青山在缥缈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像走进了一副自然清新的山水画。
走进村庄,能感受到一种传统的文化氛围。村舍的墙体上描绘着群众关心的政策问题,村内的历史文化名人及村特色酒文化等内容,分别用漫画、书法等形式展现出来。停下脚步,仔细观赏这别具一格的长廊文化,能受到启发和教育。
走访间,听闻何氏传统家酿红曲酒由来已久。自明代伊始,何氏先祖以特制红曲配上村内甘甜清澈的天然罗井山泉(据《义乌志》记载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今仍常年涌流)酿造红曲酒。村内还建有何氏酒文化陈列馆,将何氏家酿曲酒的选料、制曲、蒸饭、摊晾糖化、发酵、酿酒等工艺流程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忍不住一探家酿红曲酒烧制的奥秘。
何斯路村全景图,将村庄的整体风貌以水墨画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据现存族谱、家传、古训记载,建筑遗址的历史考证,何斯路村的何氏系由北方迁衍而来,经历无数风雨侵袭,终化险为夷。古何斯路村落如陶渊明笔下之“桃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如今何斯路村仍以何姓族人居多,并兴建了水库,育林封山、保持生态,不断实现着何氏祖先创造优美环境的梦想。
何斯路村村主任何允辉介绍,乡村不但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坐拥深厚的文化底蕴。何斯路村为何会被评上AAA级景区?何允辉向记者说出了两个奥秘。
一是何斯路产业发展的理念。何斯路村从2009年选择引种薰衣草,且是目前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薰衣草种植基地,将薰衣草的观赏、工艺、药用、食品价值有效地结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还给村民带来经济效益,村民直接参与村里的企业,村民都变成了股民,既是员工,又是股东,来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何允辉介绍道。
二是更注重精神文化层面,何允辉表示乡村绝不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旅游业,“我们不会让大量的游客一涌而入走进何斯路,何斯路的接团模式都是先向公司申报,核准了再接待游客。”另外,从民宿到餐饮,都由斯路何庄酒店统一安排,制定了一系列统一的标准来迎接游客。
想去何斯路当个村民
何允辉告诉中国义乌网记者,在自然风光上何斯路或许比不上丽江、九寨沟等其他景点,但其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包含农耕文化、国学文化、酒酿文化……这些都非常完善地保存下来。
“走进何斯路村,一定要放慢脚步,亲身观察体验,才能感受到与众不同的人文,不经意间就能在一家农户中体验到。”
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何斯路村于2006年3月创办了村老年大学,创办至今,已整整九年。从2008年起全村所有的老人逢二、五、八都要开课学习,老人都学过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朱子家训》、《弟子规》,授课期间常出现课堂爆满的现象。
很多外来的客人长期租住在何斯路村,他们一边承租、生活,一边自己创业。村里的一条街上都是原本年薪几十万或上百万的人,他们放弃了优渥的工作,从德国、俄罗斯、韩国或山东、江苏、安徽等全球各地纷至沓来。一位来自韩国的客人,原本在义乌城区做饰品生意,现在来何斯路开了一间剪纸工作室,一待就是5年。
何斯路还有三座与众不同的民宿,分别是不二山居、禅修院、霏迩书院。穿梭在村间小路上,不时就会碰到画家、作家、国学大师、艺术家等。
何斯路村每户人家都有一本“功德银行”账本,8年时间里所做的好人好事,哪怕是孝顺父母这些事,全部记录在案。游客来了经常会很好奇,要来看看这些账本。
在何斯路村里手机或其他东西丢了,不用担心,在村里就一定能找回来,村民素质比较高。
何允辉总结道,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他们都用物质的形式固化下来,“我们做的事很小,但能长久地坚持下来是不容易的。”经过八九年不断地努力,何斯路村已经具备了AAA级旅游景区的规模和配套设施,“能评上AAA级景区也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何允辉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