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佛堂——江南古镇中的“大家闺秀”(0/0)

5秒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再看一次回到高清图集

  中国义乌网12月4日讯

  【走读义乌】我们来了!

  从今天开始,中国义乌网、浙江新闻客户端义乌频道、“中国义乌”微信将推出全新栏目《走读义乌》,走进传统村落、民宅老巷、老镇乡村、古道遗迹,一边走,一边看,带你读懂义乌,带你望见山,看见水,记住乡愁。

  也热忱期待广大网友向我们投稿,一起分享你的老家故事、老家味道、老家风貌。

  栏目主持:蒋守洋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次来到佛堂,不是清晨,没有日出;不是春日,江水清澈。

  今天,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研讨会在义乌举办,我们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国内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一起走进了佛堂古镇。

  据《傅大士文集·嵩头陀传》和《(嘉庆)义乌县志》记载,相传在南北朝时,天竺国有位嵩头陀,名字叫达摩的,云游到了乌伤,恰逢江洪泛滥,达摩口念咒语,将随身携带的铁鱼磬抛入空中,化为渡船,把受难的百姓全部救起送到堤岸上,便到稽亭塘点化傅翕(即后来的傅大士)去了。

  后人感其恩德,建了一座渡磬寺,寺中有一楹联曰:“佛光透彩传万代,堂烛生辉照四方。”人们就以对联第一字,取地名为“佛堂”。当地渡磬寺一直被称为“古佛堂”。

  南朝梁代禅宗著名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傅大士亦是佛堂人。1000多年来,佛堂成为江南颇具影响的佛教圣地之一,名刹“双林寺”,始建于南朝梁代,昌盛于唐宋,为宋代“五山十刹”之一,是被推誉为“天下第三”、“江浙第一”的佛国圣地。

  到明清时期,佛堂因水运优势,引来大批商贾,繁荣景象,盛极一时。清乾隆时义乌知县杨春畅在《万善桥记》中说佛堂镇是“四方辐辏,服贾牵车,交通邻邑”。

  正因为有着千年文脉,百年兴盛,让佛堂成为了义乌传统文化与古建筑最多的地方。而佛堂老街,更是难得的在经历的战乱与时代变迁后依然保持着她的原始风貌。

  老街俗称“直街”,位于佛堂镇的“新市基”,是一条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商贸老街,至今仍然店铺林立。老街从南向北分为上街、中街和下街三段,将整个佛堂古镇分成东西两片,“东街”与“西街”两条副街并行于主街两侧。上街街口有一棵800年树龄的古樟树,由此进入古街。街道两旁是各色的店铺,可以想见往昔商贸的繁荣,浙江省最早的商会便是诞生于此。老街上有保存尚好的1954年的新华剧院,有民国期间的民宅,还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一些老字号店铺。

  迄今为止,老街沿街附近现存明清古建筑数百幢,像“留轩学堂”、“毛家大院”、“植槐堂”、“潘园”等几十个大规模、建造精美的宅院,古色古香的木雕牛腿,半米高的木栅栏,让这座古镇几乎成了一个开放的明清民居博物馆。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几十年前,佛堂曾经是义乌经济、交通的中心,有着“小兰溪”的美誉。建国前,从佛堂沿义乌江上溯可达东阳的巍山,下行可达金华、兰溪、杭州、衢县、常山,直到安徽屯溪。民国时期的“浙东四大重镇”之一就有它。

  随行遇一长者,告诉我们,《金台传》里的一代宗师金台,是双林寺的俗家弟子,祖居佛堂金宅弄,他是北宋时期在开封抗击西夏的功臣,抗金名将岳飞恩师周侗的师父。据说北京的金台路,就是以这位传奇武师而命名。

  吃的有佛堂千张拉面、白切羊肉,用的有铜火熄铜汤罐、凉篮、考篮等。

  有学者把义乌佛堂比作江南古镇中的“大家闺秀”,因为这儿是大江、大桥、大宅、商埠,不似“小桥流水人家”的乌镇等的“小家碧玉”,这儿显得更是大气。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N发布时间: 2015-12-04 20:51:42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蒋守洋 |编辑: 祝璐
在线投稿投稿方式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