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平:用双手展现出铜板背后的温度(0/0)

5秒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再看一次回到高清图集

  中国义乌网12月9日讯(记者 沈颖洁)一张木桌,一把铁槌,一把刻刀,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他用一双巧手将一块块冰冷的铜板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铜版画。

  冰冷的铜块道出感人故事

  44岁的朱国平在模具城经营着一家五金店,在店门口摆着一张破旧的木桌,在这张他日日伏案的工作台上,一幅天津消防救火的铜版画呼之欲出。7斤重的铜板上,雕刻着三名身穿战斗服的消防员,其中一人手中正抱着一个刚从火场救出的女孩,熊熊烈火将他们紧紧包围,画面栩栩如生,仿佛这一切就在眼前发生。铜板的左上方刻着:唯英雄,逆火而行,右上方刻着:为英雄自豪。

  “现在我一有空就坐在这里,通常完成一幅作品要敲打几十万下。”朱国平从桌上的十几把白钢刻刀中拿起一把,右手握住小榔头,左手调整好刻刀角度,在画面中的“烈火”处呯呯一凿,刻出道道火焰。

  朱国平说,他一直想为义乌消防做一副铜雕,每当看到义乌的消防员在火场中奋不顾身救火的场景,他都会为之动容,天津爆炸案之后,他更坚定了当初的想法。9月初,朱国平开始着手雕刻这幅作品。

  “我一直在想如何表现这些英雄,直到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张照片。”朱国平说,照片上,消防员向火海走去的背影让他十分感动,于是,根据照片的原型,加上自己的一些创作,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这幅《为英雄自豪》终于即将完工。“虽然铜板是冰冷的,但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让大家看到它背后的温度。”

  从木雕到铜雕

  你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位敲敲打打的五金店老板不仅是一位“模具人”,还是一位木雕大师。早在朱国平18岁时,他就只身一人跑去广州跟着师傅学习木雕,学成归来后,却并没有以此为生。1997年,朱国平在义乌下车门开了一家模具打样店,为小商品城的客户手工打制各种产品的样板。在当时,传统手工制造业正处于旺盛时期,“模具人”算得上是一个吃香的职业,一天的收入是普通人的三倍。虽然收入可观,但是干起活来却不轻松,经常一天下来,双手都是漆黑的。于是,朱国平又盯上了另一条出路——铜雕。于是,他一边开着模具打样店,一边自学铜板雕刻。他经常会翻阅一些铜雕大师的作品,根据市场需求,雕刻一些佛像等工艺品拿去卖。

  然而,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曾经的“模具人”开始面临无工的状态。大部分模具都通过机械进行生产,手工模具逐渐被市场抛弃。这一变化让朱国平不得不另寻他路,拾起老手艺,转行到东阳做木雕工艺品。好景不长,微薄的收入和昂贵的租金让朱国平再次回到了义乌,开起了五金店。

  他将新老义乌搬上木雕

  “虽然不能靠手艺赚钱,但这门技术还是不能忘。”去年11月,国家总理李克强造访义乌,一位国际商贸城的经营户将几十年前艰苦创业摇响的拨浪鼓送到了总理手中。这一场景又触动了朱国平的创作欲望,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用一尊樟木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并把代表义乌现代发展的义新欧、国际商贸城和模具城加入了作品中,在作品的右边则雕刻着绣湖塔、鸡毛换糖、古月桥、戚家军等一些老义乌的代表。这一新老义乌的结合生动地还原了义乌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让这幅作品在森博会上大放异彩,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以前,我做木雕、铜雕是为了生计,现在,是为了能不让这门技艺消失。”无论是木雕还是铜雕,这个活,一坐下来就不能动,动不动便是数小时,很多年轻人没有这个耐心,朱国平担心这门技艺会失传。“也许以后眼睛不行了,许多细节做不到那么精致,但我还是会继续做下去。”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N发布时间: 2015-12-09 19:29:40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沈颖洁 |编辑: 祝璐
在线投稿投稿方式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