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3月15日讯(记者 龚正平)“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义乌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回眸“十二五”,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连续七年成功创建平安县市;创新实施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境不断改善。
依据《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义乌将以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建立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和发展机制为突破口,深化城乡统筹领域改革,改善社会民生福祉,提升义乌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推进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既是加快义乌城市转型的重要措施,是提升义乌百姓生活品质的民心工程,也是义乌市深化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镇化试点的重要内容。而且,这也是城乡基层社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探索。
“这个房子我看了很喜欢!”
稠江街道下沿塘村是义乌最早启动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的村庄之一,安置项目名为“香溪印象”,项目总用地56.3亩,建设9幢18-22层的高层住宅和配套商服用房,其中4幢22层,5幢18层。总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住宅面积9.2万平方米,共计820套,可安置集聚对象约876人,预计今年6月交付。
从2014年3月份开工之后,施工方一直在加班加点。到现在,工程已经进入扫尾阶段。装修好的样板房吸引了大量村民前来观看,其中不少村民更是已经来了十几趟。
今年80岁吴兰菊是下沿塘村村民之一,她在这一次的安置中自己选择了一套70㎡的房子。“这个房子我看了很喜欢!”吴兰菊笑着说,“我有空了就会到这边工地上来看看。”
在小区的施工工地上,项目工程部经理黄彬正在忙碌。“现在我们处在建筑装饰的扫尾阶段,场地正在进行绿化。大型的树木已经全部种植完毕,目前正在对地面铺砖进行施工。”黄彬拿着施工进展图向记者介绍道。
按照规划,“香溪印象”项目建筑密度为23.9%,绿地率达到30%,居住环境尚佳。据黄彬介绍,考虑到村民日常的散步需求,在新社区的西面还规划了一条香溪绿化带,景观同江滨绿廊相近,建成后将十分美观。
目前,全市已审批确定参加集聚的村有稠江街道下沿塘村、佛堂镇湖滨村、廿三里街道钱塘村、城西街道上炯自然村等4个,签订置换协议并交纳保证金329户。其中,稠江街道下沿塘村的集聚建设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该村在册人口277小户803人,已签订置换协议并交纳保证金210户,已核发高层公寓权益凭证5.9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户型选择,分房方案已制定并征求群众意见。
新探索下的新社区集聚建设
自2013年先后推出《义乌市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实施办法》和《义乌市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实施细则》以来,紧紧围绕文件精神,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以往单个行政村就近安排旧村改造用地的做法,导致城市很难进行大规模、大体量的布局,导致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部分、布局功能混乱,也应运而生了一批低小散企业。另外,大量农民自主建设的“四层半”模式,也导致了义乌局部地区的半城市化。
相对于传统的“摊大饼”式发展,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将规划红线内的259个村由政府安置到集聚区进行多村集中联建,每个集聚功能区块清晰,人口集聚适度,服务半径合理,功能配套齐全,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为城市转型发展腾挪了空间。
另外,在新社区集聚建设实施过程当中,房屋土地性质均为国有出让。集聚对象不仅可以在居住和产业用房中选择,又可以将房产直接交易或抵押贷款,并且可以自由交易。同时,集聚对象享有城镇居民养老、医疗、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服务等同等权利。吸引城市居民购买居住,使其和农民生活交融,加速让农民的生活习性市民化。
当下,义乌正在深化完善《关于深入推进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对今后的项目落地的综合成本价、权益保护价、产业用房权属登记及商业贷款等具体工作进行明确。今后,在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倾听群众呼声,把握“十三五”期间的新机遇,应对新挑战,让人民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