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安堂
叙伦堂的戏台
传统农具
货郎担
村文化礼堂建在叙伦堂内
容安堂门额上刻着的“道如斯”
中国义乌网3月24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方星梁)对于中国人来说,乡愁或许是最难以割舍的情怀。
3月中旬的赤岸镇雅端村,风和日丽。田野上的菜花,虽不成片,却也靓丽抢眼;人们三三两两行走在雅溪游步道溪堤上,那种悠闲,让人猜测雅端村仿佛释解了他们心中久存的乡愁;雅端村容安堂前,身穿中山装的三位老者,久久注目着这座雄伟的徽派古建筑,略有所思……
“没有想到,雅端村这么令人流连。”游客中的一位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里,全有了。”
古老建筑里的音韵
眼下,雅端村“容安堂”、“遗安堂”、“叙伦堂”等古建筑群的大弄小巷,正被开挖成一条条不深不浅的沟槽。雅端村党支部书记陈五弟、村委主任陈荣福告诉记者,村里正根据规划设计,将建筑群之间的道路进行修缮,达到返朴归真的效果。
虽然四周俨然一片工地,但是无论踏进“容安堂”、“遗安堂”、“叙伦堂”,还是漫步小巷弄堂,看着白墙顶上的青瓦、古朴厚重的梁柱,人们的内心都会平静下来,宛如倾听一支绕梁不绝的乐曲———那是一支悠扬激越、永续绵延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歌。
你看,端庄的“容安堂”居中正门门额上方阳刻着的“槐荫庭茂”四个字与左右两侧的“道如斯”、“礼在是”,以及容安堂内悬挂着的“诚朴可风”,不正是中国文化的高度浓缩吗?今年已经八十岁的村民陈六弟告诉记者,雅端村世代遵循“耕读家风”,那些古老的房子也都宣传着勤劳致富、诚信做人、文明礼义的风尚。
陈六弟老人介绍,雅端村古建筑有“七台五堂”,有的已经倒塌,好在修缮及时,让一批古建筑焕然一新,成为各地游客观光、品味的景点。规模比较庞大的就有“容安堂”、“遗安堂”、“叙伦堂”等,其中“容安堂”最为壮观。“容安堂”坐西朝东,占地1079平方米,有69间房子,三进三开间、两厢两廊两天井,以“日”字形布局在中轴线上。整幢房子端庄方正、气势恢宏;以“容安堂”中线为主轴,其两边各有一排辅楼,整齐排列,更让“容安堂”彰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
由于古建筑群的保存与修缮,加上青山环抱、绿水长绕的自然环境,雅端无疑是赤岸镇“西海”精品旅游线路的亮点。陈五弟、陈荣福都有信心把雅端村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经典———人们既望得见山,又看得见水,更记得住乡愁。
“民俗博物馆”里的“古董”
“容安堂”的两侧辅房稍作装饰改造,按照不同的主题,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用具,这就是雅端村的“民俗博物馆”。说到“记得住乡愁”,最让陈六弟自豪的是倾注了他五年心血的这个博物馆。
至目前止,整个博物馆按照婚庆、节假、农事、生活等,划分为八大区域。“748种!有整整748种传统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品。”陈六弟老人陪着记者,如数家珍地介绍起博物馆里的各种“宝贝”。
走进婚庆礼俗展示馆,通过文字与图片,或者花轿、鞋帽等实物,展示出婚嫁传统礼俗、小孩子满月传统礼俗、做寿礼俗等等。记者看到,在节日礼俗展示馆,义乌人怎么过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节日,详详细细地用图片或者实物进行了介绍。
收集这些生产用具与生活用品,可花了陈六弟不少功夫。改革开放后,包括雅端本村在内的许多村民都不再务农,许多村民开始拆除传统木结构旧房子、修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洋房”。于是,瓶瓶罐罐、犁耙耕耖、箩筐篮篓等等,都被当作垃圾丢掉了,陈六弟则把它们一件件拣回来,洗干净,整理收拾起来,统一登记收藏。他相信,这些东西迟早会变成宝贝的。整整五年,陈六弟拣回来的这些“垃圾”,终于得到各方认可,人们终于发现了它们的价值,称之为难得的“古董”。
有关部门着手雅端传统村落保护开发规划,设计了一个“民俗博物馆”,专门收藏这些“古董”。接着,陈六弟又开始了相关文字整理工作,包括整理体现民俗风情的民歌等。
在展示义乌农村往昔造房子传统风俗的展厅里,陈六弟读起了《上梁歌》:“泥水匠:大梁!大梁!出在何方?木匠:出在西方昆仑山。泥水匠:何人看见这大梁?木匠:小将军游山打猎看见这大梁。泥水匠:何人砍倒这大梁?木匠:程咬金十八斧砍倒这大梁。泥水匠:何人抬动这大梁?木匠:薛仁贵抬动这大梁。泥水匠:何人丈量这大梁?木匠:鲁班先师来丈量这大梁……”这类民歌充满了生活气息。
有了这个民俗博物馆,雅端村的乡愁经典,增色不少。
舍南舍北的画卷
“雅端”,光听村名,就觉是个充满高雅文化气息的村落。事实也是如此。除了端庄大方的古建筑,舍南舍北的绿水青山,簇拥着雅端像一颗明珠,舒展在八宝山下起伏绵延的田园山水画卷里,成为打造记住乡愁经典版本的基础。
其实,“雅端”,本来叫做“下端”,因为村南有一条来自八宝山的溪流,传说叫做“雅溪”,故而改为“雅端”。或许,“雅溪”本来也叫做“下溪”。下端改称雅端,一字之别,实在是令人心生向往。
雅端村口,有一片以木荷树为主的古树林。只要进入雅端村,村里的一些老人,就会自告奋勇当一回向导,述说这片茂密的古树林。木荷树对于农家来说,是一种十分宝贵的树种,其树干笔直,材质十分坚韧,农民们用它制作扁担,细细的一根扁担就可以承受数百斤的重担。在“民俗博物馆”里,陈六弟就收集了两根这样的扁担,其中一根弯曲成弓型,据说可以挑起300斤以上的重物。现在,村口这片木荷林,俨然雅端村的屏风,为这座村庄平添欲遮还显、欲显还蔽的意境。
村南越过雅溪,是一片面积达到数百亩的农田。眼下,农田里一畦畦青菜、油菜,抽苔开花,闪耀着亮黄色的光芒。陈五弟、陈荣福告诉记者,雅端村正在按照“生态湿地”的要求规划设计,将村前这片农田,打造成适宜观光休闲的乐园。届时,春光明媚,菜花浪漫;夏风轻徐,荷花清凉……群山环抱之中,那田园、那古建筑、那古树林,将是一幅长长的画卷。
村口沐浴阳光的老人告诉记者,春节以来,前来雅端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最近几个星期的节假日,花儿开了,雅端村热闹起来了,他们欣赏美丽的春光,参观雅端村的古民居建筑,品味耕读文化。
一位年轻的女游客,手机里拍下许多雅端即景。她告诉记者,在雅端,印象最深刻的有三点:一是优美的自然环境,二是雕刻优美的古建筑,三是民俗博物馆里的传统生产生活器具。“特别是那些生产生活和传统喜庆用品,比如三寸金莲的鞋子、纳布鞋的钻子,十分让人怀想当年穿针走线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