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在“创新发展义乌经验干在实处勇当标兵”主题实践活动轰轰烈烈开展之际,我市聚焦国内外先发地区、先进城市,及时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启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思维,做强优势,补齐短板,全力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今起,本报开设“我们向标兵学什么”专栏,敬请关注。
●商报记者王婷
乘着我市深入开展“创新发展义乌经验干在实处勇当标兵”主题实践活动的东风,我们聚焦“标兵”———德国汉诺威,向他们学习先进经验。
汉诺威是德国下萨克森州的首府,位于莱纳河畔,在北德平原和中德山地的相交处,既处于德国南北和东西铁路干线的交叉口,又濒临中德运河,是个水陆辐辏的交通枢纽。它是德国的经济重地,是工业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城市,是德国的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中心,著名发明家西门子就诞生于此。
汉诺威的工业主要以机械(机车、汽车、拖拉机、电工器材和精密机械)、化工等制造业为主,拥有德国最大的轮胎厂,还有钢铁、橡胶、钾肥、染料、纺织等部门。其制造业尤为突出,有全球驰名的乳胶漆制造商ZERO(赛乐菲)公司;电子工业技术也很先进,德津风根公司的工程师研究出的PAL电视制式,已经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
除了世界知名的工业企业,汉诺威的本土企业也很多,涉及各个不同领域。在汽车工业领域,汉诺威拥有大陆轮胎、大众商用汽车、瓦尔塔蓄电池和威伯科汽车控制系统等。
汉诺威第三产业发达,从业人员占就业人数的2/3。除商业、金融、保险业外,汉诺威最著名的就是会展业和旅游业:在旅游方面,欧洲最大的旅行社组织TUI的总部就设在这里;在会展业方面,汉诺威被誉为“会展之都”,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技术展览会CeBIT每年都在这里举行。
此外,当今规模最大的国际工业盛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是重头戏,被认为是联系全世界技术领域和商业领域的重要国际活动。它创办于1947年,迄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每年4月,来自四五十个国家的6000多家厂商踊跃参展。展会上,新机器、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大到起重机械、小如手动工具,都代表着世界工业生产的最新技术水平,引领着世界工业的创新与发展,是“世界工业发展的晴雨表”。德国业界提出的“工业4.0”概念,正是源于2011年举办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作为一座国际知名的展览会议城市,汉诺威除了展会久负盛名,拥有50年历史的展览公司———德国展览公司总部也设在这里。该公司每年在此举办各类其他知名展会,汉诺威会议中心每年召开许多会议。
义乌与汉诺威在工业和展会方面有许多相似点和共同点。
义乌市场就如一个永不闭幕的展会,2015年我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32个。其中,经贸性展览36个,展览面积74.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2674家,展位数32806个,观众数154.95万人次,贸易成交额360.53亿元。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项目20个,新办经贸性展览项目4个,国家部委司局或国家级行业协会参与主承办的展览项目11个。以1995年举办的中国小商品博览会为前身的义博会,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21届。
除了义博会,我市还打响了旅游商品博览会、文交会、森博会、装博会以及进口商品博览会、电商博览会等多个展会品牌。统计显示,目前我市的会展企业有70家左右,从业人员1200人,带动就业1万人左右。
仅2014年,我市会展收入就达到1.5亿元,带动了酒店、餐饮、物流、旅游、广告等第三产业发展。义乌会展业依靠独特的市场资源和外商客流量,逐步走出了一条“以贸兴展,以展促贸,展贸互动”的特色发展道路。
在工业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市工业经济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一方面,我市工业经济具有鲜明的产业结构特色、产业集群特色、民营经济特色、外向经济特色等;另一方面,我市通过贸工联动,积极探索出许多有特色、有实效的发展思路和方法。近年来,义乌大力发展时尚、信息、装备、健康等四大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
既有相通之处,就有可学之理。汉诺威作为国际知名的工业会展城市,义乌与之还是存在一些差距。那么,差距在哪?我们又可以向汉诺威学些什么?
市旅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总体办展主体实力不是很强,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服务理念、管理模式未能与国际接轨,竞争力还有待提升。同时,会展项目也亟待优化转型,政府主导型展会品牌化、国际化程度较高,但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有待提升。
去年,我市成功引进德国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以市场化方式举办旅游商品博览会,开启了展会全新格局。在市旅展委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也是我市学习汉诺威先进经验、逐步跟国际接轨的有益尝试。
就发展工业而言,我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层次较低、后续发展空间有限,人才储备缺乏、技术创新支撑不足、企业平均规模较小、转型升级难度较大,资源要素配置不尽合理、工业用地利用率低等。
随着近年来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成为德国推动下一轮新工业革命的核心。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我市要紧紧围绕“互联网+”和“+互联网”,推动自身智能制造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培育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业。深入实施“两化深度融合”,立足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试点区建设,鼓励企业推进管理信息化、精细化和标准化。积极打造智能工厂,以产业技术联盟为依托,培育本土工程技术服务机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