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高考最后冲刺阶段考生如何备考 义乌高中骨干教师来支招

发布时间: 2016-05-12 10:28:51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金晓英

  离今年高考还有20多天。在这最后冲刺阶段,如何制定出适合自己、轻负高效的复习计划,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为此新报邀请了义乌高中各学科骨干教师,请他们支招今年高考备考策略。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除了高效复习外,最后备考阶段还要做好心理调适,以最好的心态和最佳的状态去迎接高考。

  语文

  有的放矢突出实效

  -罗书桐(中学高级教师、义乌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义乌二中语文教师)

  消除疑虑,积极备考

  有的考生有这样的疑虑,语文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临阵磨枪有用吗?答案是:有用。

  语文是门语言学科,短期的语感强化和综合训练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冲刺阶段花点时间在语文知识的整理、练习的加强、题目的研究上,可实现语感的强化和答题能力的提升。所以考生要有信心,并积极落实到复习行动中。

  回归课内,夯实基础

  这段时间,考生应多抽时间看看课本,回归课内,夯实基础知识点。具体建议如下:

  1.《考试说明》要求背诵的篇目一定要背诵、默写,注意默写过程中那些错写、漏写部分。

  2.课本中的文言文要每篇逐字逐句复习一遍,每天一篇。

  3.夯实基础四小题———字音、字形、词语、语病题。考生复习到现在这阶段,一定都有了大量的积累,考生要及时复习自己的积累本,或者借用语文成绩优秀同学的积累本,以夯实基础。

  研习真题,注重规范

  后阶段,考生一定要花些时间研究最近几年的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领悟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分析答案角度,同时反思自己平时答题情况,总结规律,在答题规范上下功夫。重点领悟如下几点:

  1.赏析类题型: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即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作用类题型:表达可以从“内容”、“结构”两个角度考虑。

  3.用好术语,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术语,在答题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这些术语,切忌贴标签,只见术语,不见分析。

  4.每一题答案最好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分点作答,条理清晰,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以上4小点特别适合于大阅读和诗歌鉴赏题的解答。

  论述为先,凸显自我

  作文复习除了要重视材料积累和审题立意训练外,还有两个方面要特别重视:

  一是要“论述为先”。《考试说明》中的参考样卷作文部分要求“写一篇论述类文章”,提高了写作的针对性。这就要求考生一方面要多看论述类文章,另一方面要把论述类文体的训练摆在首位,加强“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训练,培养自己“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能力,在作文中体现思辨性。

  二是要“凸显自我”。最近几年高考题都有一个要求,写出“你”的看法或观点。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要凸显自我的理解是什么。翻阅分析近几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无不在文章中明确表示出考生自己的观点。或采用“我觉得”“我认为”等明观点的格式,或采用“我们应该”“我们可以”等倡议性表达,都能让阅卷老师觉得考生论述的是自己的观点。

  数学

  回归教材查漏补缺

  -吴仲玲(金华市教坛新秀,义乌市学科带头人、义乌四中数学教师)

  回归教材,补齐知识短板

  在宏观把握考试要求及高考试卷结构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回归教材,回归基础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显得尤为重要。建议考生们重温教科书(特别是教材章节小结),对教材提及的概念定义、公式、定理要了然于心,理顺各知识点间的关系,并进行归纳、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逐条核对《考试说明》中的知识条目是否都已经知晓。努力寻找自己的知识盲区和薄弱知识块,便于后续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练习。

  精选精练,提高解题技能

  精选精炼的重点应放在重点知识、常考知识、模糊知识的强化认知和优化练习上,坚定地以基础题、中档题为突破口,切不可贪多求全,不可再盲目地追求难度(优选复习资料,优选模拟试卷,因人而异地作出选择)。努力做好重点知识再强化,把重点知识涉及的不同题型、解法较系统地温习一遍。通过反复分析典型题目,建立常规解题模板,通过精析热点,提炼基本方法,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总结易错易混点,并进行归纳拓展;在老师及同伴的帮助下聚焦高频考点,锁定题点,多角度透析;解答数学题首先要掌握常规解法,必考大题内容,应做好专题、题型的强化训练,熟悉各类大题的通解通法。

  特别提醒:

  1.审题:此一阶段仍需反复练习对题目信息的翻译,反复练习对题目信息的推衍处理,反复练习对题目信息的等价转化与非等价转化。

  2.答题:首先要关注规范性,话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解答过程务必用规范的语言或数学式子准确表达自己的解答过程,关键步骤务必书写清楚,并准确得出结果,尽量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其次要注意解题速度。提倡在掌握常规解法、通解通法的基础上,追求解法的巧妙;提倡通过限时训练改善解题的时间分配。

  有效反思,拓宽争分渠道

  1.整理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解答一份综合试卷,在不违背“从前到后”的大原则的前提下,通常先从自己熟悉的题目答起,从有把握的题目入手,使自己尽快进入到解题状态,产生解题的激情和欲望,再解答陌生或不太熟悉的题目。若有时间余留,再去拼那些把握不大或无从下手的题。

  2.通过数次模考的对比反思,完善各题型的处理方法:坚持选择填空“小题小做”,注意巧解,合理使用数形结合、特值(含特殊值、特殊位置、特殊图形)、排除、验证、转化、分析、估算、极限等思想方法,一旦思路清晰,就快速作答。千万不要在某一小题上纠缠,如确实没思路,可以暂时先跳过。坚持解答题的处理做到“慢审题快做题”。根据数学高考阅卷“分段评分”的办法,考生争取解答题多得分的基本策略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丢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会做的题目若不注意准确表达和规范书写,常常会被“分段扣分”,如解答立体几何题时,用向量方法处理的往往扣分少。

  3.重视讲评课,要更多地关注对解题思路的分析和解题策略的选择上,同时要注重解法的对比和关键点的突破,在分析和对比中领会最简、最佳和最自然的解法,以至深刻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本质和题源。

  4.充分利用“错题本”,反思总结自己的习惯性错误(有的是知识层面、有的是方法层面、有的是能力层面、有的是计算、有的是审题),将不该丢的分降到最低程度。努力提升练习的“做后满分率”,提升每一次测试的“考后满分率”,在反复的积累和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切实提升数学素养、理解数学的水平。

  英语

  高效复习,力取高分

  -吴悦(全国高中英语教师基本功比武一等奖获得者、义乌二中英语教师)

  词汇:重点记忆陌生或易混词

  冲刺阶段的词汇复习不能按词汇表字母顺序从头到尾记忆,而应查漏补缺,重点记忆陌生或易混词,要求同学们善于归纳总结,灵活分类记忆。分类可以按形近义异词(如contract,contact,contrast,contrary;),反义词(如:optimistic,pessimistic),近义词(如:delighted, joyful,cheerful),词根词缀(如:preview,predict,prepare),或是按话题(如人际交往:communicate,cooperate,social,harmonious)。同时,应特别留意熟词新义,如:novel和original还表示“新颖的”,ache除了“疼痛”,还表示“渴望”等。

  单选和短文改错涉及词汇和语法的方方面面,对同学们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对于单选,不妨拿出一轮二轮复习时整理的错题,重新做一遍,并分析总结出主要失分点,如:若单选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或是动词和动词短语,则后期对这两块专题还应再次强化,查漏补缺。也可以利用模拟卷,精选20题,进行单项选择10分钟速递。对于短文改错,同学们应对十大常考点了如指掌,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解题。这十大常考点主要如下:1、冠词的多用、漏用和误用;2、名词单复数误用;3、代词指代不一致或使用不当;4、主谓不一致;5、动词时态和语态误用;6、非谓语动词误用;7、形容词和副词混用及比较级误用;8、关联词和平行结构误用;9、固定搭配、习惯用法和介词误用;10、累赘或冗词。

  完型和阅读:注重限时训练

  做完型时,先重视首句,判断文体,预测主题,再快速浏览,了解线索,把握大意,然后逐句细读,遵循“先易后难”原则,边读边填,利用上下文,寻找信息源,分析逻辑,并运用已有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扫除句内和句组层次题,再贯通全篇,合理推断,解决语篇层次题。做阅读时,同学们应明白,正确选项常遵循“同义替换,简化总结,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合理猜测”等规律,而干扰项则“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颠倒是非,以偏概全”。重点关注段首段尾、转折、对比、因果、举例说明、特殊标点、引言、结论建议、指代、观点态度等常设题处。阅读时,先读题,再看文,定位关键词,联系上下文,逐一排除,明确答案。

  写作:

  保“基本分”,少“冤枉分”,冲“高分”

  对于写作复习,同学们应找准自身写作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保住“基本分”,少丢“冤枉分”,冲刺“高分”或“满分”。切记以下诀窍:书写美,卷面洁;审题准,要点全;表达明,错误少;词汇美,妙语多;句式高,句子鲜;衔接巧,过渡妙。复习时,对照诀窍,强化薄弱环节。

  首先,坚持每天3~5分钟练字,建议抄写好词好句,优秀范文等,争取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列提纲训练。列提纲时,先审清中心主题、写作手法、人称、时态等,后确定写作框架,通常为三段式,并明确各段写作要点。对于所涉事例、理由、建议等应尽可能地发散思维,做到事例新鲜,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再次,好词好句应成竹于胸,写作时做到“语”众不同。另外,写作句式上应多样丰富,尝试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句型,可以是强调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倒装句、虚拟语气、分词作状语、感叹句、it做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with复合结构、独立主格等。如有时间,还建议同学们进行书面表达话题训练。对照考纲要求话题,结合六个模块的单元话题,整理相关写作功能词和功能句,以期高考时能举一反三,沉着应对各种话题。

  政治

  坚持科学备考

  提高复习效率

  -陈钢(中学高级教师、金华市教坛新秀、义乌三中政治教师)

  高考试题虽然年年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思想一直没变。高考命题是有规律的,高考复习也是有章可循的。

  把握《考试说明》

  注重知识整合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第一依据,基础知识不牢是高考失分的第一原因。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均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一定要准确理解把握《考试说明》和教材,做到以本为本,再次重温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高考试题在设问方式上呈现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更突出中观、微观相结合的设问,引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为此,我们要弄清知识点间的前因后果及逻辑结构,否则即使知识点背得再滚瓜烂熟,在解题时还是容易造成疏漏。

  首先,从宏观上再次熟悉模块内容的整体结构、相互联系,突出核心观点,建构知识版块。然后,尽可能脱离书本,按目录章节理清知识网络。最后,对课本内容进行细看,将其中的知识拆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选择地整理记忆。做到宏观体系成竹在胸,微观知识握在手中,大范围圈定,小问题深入。

  关注社会热点

  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政治试卷紧扣时代脉搏,不回避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烈体现国家意志,充满时代气息。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关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在复习过程中应对热点问题从宏观(国家)、中观(地方)、微观(企业或个人)三个层次去把握。要学会将当前的时政热点与教材中相关理论进行挂钩、对号入座。学会用观点分析、评价甚至解决现实问题,用事实印证观点。要了解重大热点的背景,对热点中的关键词、关键术语加以落实。

  高考试题涉及的时政热点一般只作为大背景出现,同时提供比较丰富的具体信息,突出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设问的角度较小,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并重视解决具体问题。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去背热点事件本身。热点永远看不完,但知识可以复习完。即使遇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热点,只要知识掌握,会用理论联系实际,都不是问题。

  规范答题习惯

  提高得分能力

  在动笔答题前要养成审题习惯。杜绝一看试题就动笔,凭感觉答题的马虎作风。舍得在审题上花时间,“不怕难题不会做,就怕审题有失误”。认真研究设问指定的方向(知识、问题角度),分清归纳与演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启示等)。审好题的诀窍是多读题,审好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抓住材料的中心思想、关键词句、划分层次,并对主要概念进行发散,养成看到材料就联想思考理论的习惯。

  审好题后可以花一两分钟在试题边上列出相关知识提纲,对照材料信息进行取舍,标出重要知识点,安排详略分布。这样,既能抓住瞬间的灵感,又能答对答全。

  一份完美的答卷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外在美”即表述清晰、段落分明、答案简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即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俗语、生活用语尽量不用,答题“有的放矢”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养成针对问题来回答的思维方式,不要试图去寻找什么“万能模板”。只有提炼材料信息,调动相应知识,进行具体的认知和探究,才能获得解决特定情境中的具体问题的答案。

  历史

  科学回归有序备考

  -张胜平(金华市教坛新秀、全国历史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义乌中学历史教师)

  40分钟课堂学习

  在高考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每一节历史课无疑都是非常珍贵的。无论热点冲刺的备课,还是模拟试题选择与讲评,老师们都会精益求精,力争画龙点睛。因此,考生应百倍珍惜最后阶段每个40分钟课堂学习的效率。

  跟紧老师节奏

  历届考生的经历告诉我们,考生在最后阶段一定不能以老师炒冷饭为由脱离老师的节奏而闭门造车。因为老师比你有备考经验,考前会讲解一些可能会涉及的高考热点,需要你及时掌握你不曾熟悉的知识点;老师有详细的考前课堂复习计划,有些是对前几轮复习的重要补充、提升,有些是多数同学普遍存在的知识漏洞;考前老师课堂复习,多以通过试题来回顾旧知识,跟着老师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可通过试题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尤其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试卷讲评,更为重要。因此,考生要抱着“再增1分”的意识去对待每一节历史课,能听到以前未曾关注的史实,能对熟悉的史实有新的思考,能对熟悉的材料得出新的结论,能对历史知识有新的感悟。

  主动建构联系

  在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中,考生将重点放在对历史史实、历史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上,而忽视了对历史规律的分析与感悟,导致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过于“碎片化”。在冲刺阶段,考生在课堂中应学会主动建构联系,即在分析已熟知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基础上,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分析历史规律,通过对历史整体的宏观把握,学生的学科知识得以系统化、完整化。当对老师所提及的内容较为模糊或非常生疏时,一定要及时翻阅教材(图册)加以巩固,再次唤醒大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信息。当老师讲的内容你已很熟,你便可进行发散联系,联想与之相联系的内容。

  课后自主复习

  制定复习计划

  考生在最后阶段应依据考试说明制定出每天复习计划表,包括每天要复习的历史考点、复习历史的单位时间安排、每周末巩固整理的安排等;依据复习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后自主复习。根据计划复习时,部分自己比较熟悉的考点可按照历史要素五“W”与“H”(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原因、评价)进行回忆;不太熟悉的考点看书复习。按照每天规定的计划进行,不超前也不滞后。最后阶段自己不要另找练习,始终记住———仔细看书比什么都重要。由于我省高考依然坚持对主干知识与基础知识的考查,在复习时对自己很难理解的内容,后一阶段无需刻意花时间解决,一定要学会大胆舍弃。

  自主回归教材

  这段时间,历史复习的重点和关键是回归教材。离高考时间近,心情容易浮躁,面对分数的情绪波动大,而回归教材看书会因少做题而使心态平和;而且高考大多数试题的知识落脚点均在教材。解答时用教材中的原话回答问题,最为保险,也较为容易。而临考前回归教材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知识梳理,更不是纯粹的机械记忆,而是要深化认识、提升思维,把固化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灵动的学科认识。因此,考生可通过宏观建构、时空定位、阶段分期、三维联系、逻辑分析、归纳概括、纵横比较、思考质疑等八类意识,对教材进行再阅读、再认识,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升能力,从而提高备考效率。

  关注周年大事

  我省历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中,都有一些周年热点显性或隐性出现,因此,周年热点需要考生适度关注。2016年的周年大事有: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亚当斯密《国富论》发表;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66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孙中山诞生;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运动的胜利、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36年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长征结束、西安事变;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中国内战全面爆发;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双百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提出;1966年“文革”开始;1976年“文革”结束;1986年863计划与我国的科技成果;1996年“上海五国机制”确立等。

  生物

  以教材为基础

  提升解题能力

  -金锦双(义乌市学科带头人、义乌四中生物教师)

  义乌市高考适应性考试刚刚结束,同学们如何总结得失,调整好复习策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把握以下几点做法: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1.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高考试题中的多数问题是紧紧围绕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设计的,比如第32题遗传题中,相关基本概念填空的分值就达10分左右。从本次适应性考试情况来看,部分同学还存在基础不牢、失分现象普遍的情况。比如有一个选项“黄鼬曲线的波动幅度大致相同,说明其种群数量的波动具有周期性”,比较多的同学认为是正确的,就是由于对书本中概念的理解产生偏差,或是一知半解造成的。后阶段仍然要强调,只有基础夯实,才能提高能力,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要做到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在课本中找到依据,解决问题。

  2.精读课本,构建网络

  课本是高考试题的落脚点,试题情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综合考查生物学能力。复习时要回归教材,不仅是教材文本,还包括教材中的插图、小资料、课后习题等,以往高考中就多次出现以教材图形、课后习题为背景的试题。回归课本要做到细读、精读,并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纳,以一个个核心概念为基准点,构建主干知识网络。

  精做习题,提升技巧

  1.精选习题,举一反三

  后阶段练习题要重在质量,突出重点内容,果断舍弃难题,因为高考不会考一些偏题怪题。可选做近几年各地的高考真题,或是浙江各地的模拟卷,质量也相当高。完成做题后要归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对习题进行扩展或变形,举一反三。

  2.回顾错题,查漏补缺

  将平时做过的、考过的重点试卷再认真浏览一遍,注意不是随便翻翻看看答案,而是要对试卷上经常出现的问题和自己经常出错的问题,整理归类后分析出症结,找出自己的缺漏,从中领悟出试题的命题特征,做到“不二错”。

  3.适应训练,保持状态

  每周要有一两次的适应训练,保持熟练度,以高考的心态做些试卷,到高考时就会以平常心态做卷子。

  规范解题,仔细审题

  1.规范是一种习惯养成

  高考试题中,其实有一些问题近似于“定势解答”,比如遗传图解、实验题的图表、实验步骤中遵循的等量原则等。同学们更要在最后阶段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失分。在去年的高考评分标准中,答案中出现错别字一律不给分,这也是同学们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2.审题是一种能力培养

  许多生物试题往往是高起点、低落点。解题时要沉着,首先读懂题目,了解题目的大致内容;其次带着题目提出的问题要求仔细阅读一遍,找出与问题相关的重要信息;然后尽量把材料中的新内容与已学过的知识挂钩,许多答案落脚点就是课本的知识或题干中的相关信息,只要适当加工便可。审题时,还要注意题目的条件和要求,特别是对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注意思维定势的影响,因为高考试题几乎不可能和自己做过的试题完全相同。

  地理

  构建知识体系,

  站稳高考制高点

  ■杨斌(省教坛新秀、义乌市高中地理教研大组组长、义乌中学地理教师)

  首先来回顾一下现在发生在考生身上最为普遍的现象:

  现象一:书本中的知识都已经熟记和理解了,但在每次地理模拟考试中,总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现象二:拿到题目不知道怎么答,但老师公布答案后又觉得非常简单,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和找不准答题的要点等。

  为什么会产生以上现象呢?原因是先前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将学科知识肢解成学科知识点,化整为零,化难为简,让学生逐点学习与掌握。正是基于这一认知原则,不仅教科书的教学内容是这样呈现的,教师也都非常重视对学科知识点研究,尽可能做到用最明了的、最逻辑的教学设计来解决各种学科的知识点。

  但高考不仅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点的能力,更要考查综合学科知识的能力,并且从目前的高考命题方向来看,是以考查考生的能力为价值取向,也就是说综合学科知识能力在高考中更为重要。因而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要始终盯着掌握综合学科知识体系,才能避免赢得了知识点上的胜利,却偏离了高考命题方向的情况。所以复习的重点要从解理、分析知识点转移到综合知识体系的构建上来。

  一、准确把握好地理基础知识,构建高质量的综合学科知识体系

  高质量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先是“知识点体系”,再是“节知识体系”、“章知识体系”,到“单元知识体系”、“地理学科综合知识体系”。为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从每一个“点知识体系”做起,踏踏实实地保证每一个“知识点体系”的质量,构建起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线索,再一步一步向节、章、单元、地理学科综合知识体系转化。

  1.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要在“懂”字上下功夫,做到概念理解、原理清楚、内在因果关系明确、规律能运用。比如不仅要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受什么大气环流控制)、地形和洋流等这一综合学科知识体系,还要理清这些因素内在的主次和因果关系,构建高质量的综合学科知识体系。

  2.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要在“精”字上下功夫。人文地理相对容易理解,但它具有“广”、“散”、“杂”的特点,因而我们要对其进行系统性、条理性的整理,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如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三大产业的各自发展,二是如何优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二、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等,梳理热点,构建“教材与社会”有机融合的综合学科知识体系

  高考试题多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现象为问题中心,考查考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程度,以及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等。为此,考生不能只限于单纯的教科书内容,而必须适时地将现实生活中相关的地理问题、现象引入到知识体系中,开拓视野,构建“教材与社会”有机结合的综合学科知识体系。比如建设高铁意义,它与一般铁路线的建设意义有相同点,但又有其特殊性,它是以运送旅客为目的。可见在“交通线”这一学科知识体系中纳入“高铁”内容,不仅能构建更完整的综合学科知识体系,也能缩小地理复习与高考试题情景之间的距离,站上高考制高点。

  化学

  重视基础和错题反思

  注重整合和能力提升

  ■陈向明(中学高级教师、金华市教坛新秀、义乌二中化学教师)

  最后阶段应如何有效复习,最大限度提升成绩?建议如下:

  一、回归教材,扎实基础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万变不离其宗。最后阶段必须做好规划,抽出时间在课本的温习、掌握和查漏补缺上。

  1.充分利用目录、标题,理清思路,根据主干线索迅速回忆,再现知识的整体框架,重温重要的原理、易错的化学方程式等。查漏补缺,把遗忘的、似是而非的知识进行再认、确认。

  2.快速扫描教材中的一些零散知识,关注细节,以应对第7、8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核。重点为必修1专题1、必修2专题2的第四单元和专题4、实验手册中的重要实验操作及设计等。

  3.把教材及实验手册中重要化学实验的步骤、操作、现象、原理及误差分析等进行再复习,特别是重要的物质的制取、提纯及检验和几个定量实验。

  4.针对自己在做题、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寻缺陷,对照研读课本。并随时记录一些感悟和体会,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切实解决问题。

  二、反思错题, 查漏补缺

  错题往往是你知识的“盲区”,方法的“误区”,许多还是命题人喜欢的陷阱设置区和命题拓展区。重做、反思错题往往比新题训练更有针对性,更为有效。

  1.重做错题,并将错题归类,认真分析常见错误,查找典型错误原因,找到自己的漏洞和盲区,并针对性复习、训练,弥补不足,完善知识和能力体系。

  2.重视对错题(尤其是近期模考题中的错题)的反思、梳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沉淀出一些精华。反思主要从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解题方法、解题规律、失误原因、语言规范、思维优化(如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守恒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方法、极端假设的方法等)等方面进行。

  三、适当训练,提升能力

  训练以提高准确性为主,建议不要在难题上浪费时间。对于化学来说,解题的过程就是阅读、理解、分析的过程,你会阅读、会分析,什么样的题都能应对。

  高考的知识点是固定的,但考查的角度可能正面、侧面或反面,考查的思维可能正向或逆向。因此,训练时不能仅仅做出题目,做后要再回头看看,题目以哪些知识、内容为载体?考察的目标是什么?思考方法是否准确、简单、高效?题目还可以怎么变?尽可能把各方面的问题都考虑到位。

  同时,认真琢磨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和去年的高考题,并研究它们的标准答案。体会命题意图,学习命题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题思维能力。并对自己所做试题进行变化、类化、深化、优化,及时归纳和整理出每一类典型题的思考方向及基本思维方法。

  当然还要辨证地处理好“看”与“练”的关系。看,要注意回归教材,落实基础,强化纠错;练,重在明晰思路,完善解题细节,保持状态。看曾经做错的题,要动手再练,清楚错在哪里,明白如何纠错;做新的习题要归类同化,明确考点,掌握方法,理解变式。

  四、细心规范,减少失分

  对于高考,学科知识是基础,审题能力是关键,信息挖掘是重点,规范表达是保障。为此,最后阶段要在细节上、审题上、表达上下功夫。

  1.仔细审题,读懂信息。审题不慎,急于求成,考虑不周是解题时常出现的通病,也是考试失分的重要因素。审题要弄清已知条件有哪些,有什么联系;隐含信息的挖掘及干扰信息的排除;关键词的寻找及理解;揣摩命题意图,分析思考方向、答题要点等。

  2.规范解题,完善表达。规范书写化学符号、名称,规范答题模式,规范单位、有效数字等。表达力求方法原理明确、要点表述准确、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文字精练、有理有据。

  物理

  夯实基础 讲究策略

  ■黄群峰(中学高级教师、义乌市高中学科带头人、义乌三中物理教师)

  一、夯实基础,回归课本 

  高考命题专家在命题时,参考书籍是教科书和实验册等,所以他们编的很多题目都能在教科书和实验册上找到原型。考生要熟练掌握教科书和实验册上的知识点,包括教科书上的插图、课后练习、思考与讨论、小字部分、STS。平时新课略讲的章节,如物理学史和思想方法等内容也不能放过。

  另外高考物理是以教材为线索,以考试说明中覆盖的知识点为重点,考生在最后备考阶段要对照考试说明的条目夯实每一个知识点,不仅理解它们的含义,弄清它们的本质,而且要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的产生背景、适用条件、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当一个章节知识点复习结束时,再进一步梳理本章知识线索和知识网络,把对自己有用的方法、结论和典型题型等加上自己的理解和领悟总结下来,加以记忆,归纳总结应该个性化。

  二、联系实际,重视建模

  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中有不少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问题,这些问题更加真实、全面地再现和模拟了现实。所以,在物理知识复习的基础上还要多关注社会、观察自然现象、关心科技动态、增强环保意识和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实际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科学实验和现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挖掘出实际问题的本质内涵,进行模型化处理,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再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应用,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因此,最后阶段我们要多训练建立物理模型的问题。经常性地找出一些典型的物理问题,把问题中无关紧要的部分去掉进而提取出有用的物理信息,从问题中抽象出熟悉的物理模型,并形成解题思路。

  三、重视实验,注重原理

  目前高考题一般都是考查原实验中最常规的实验原理、器材、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等,不需要过于追求实验设计的创新思路,也就是主要考学生有没有自己亲身经历过实验过程;而且物理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对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每一个实验,除了让学生有条理地、有逻辑地先从实验目的开始回顾,为了达到这个实验目的需要什么物理原理、器材、步骤,再根据这些物理原理、器材、步骤看看哪些地方有误差等等之外,还要让学生重新回归实验室,把所有要考的实验再自主亲身经历一遍。

  除此之外,还要对教科书上的插图、做一做、说一说、科学漫步、课后练习、课题研究和实验册上的随堂实验、课外实验等涉及到的具体物理情景,只要条件许可每一个学生都要去亲身体验一下,以心验之,既是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世界的新课程理念,也是有效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一种方法。

  四、讲究策略,规范解题

  高考物理试题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所占比例大致是3:5:2,所以如果能够让容易题不失分,中等题少失分,难题多得分,那么你的高考物理成绩肯定处于较高的水准。建议在最后的阶段降低做题的难度,提高解题的速度,提高解题的准确度,让自己在能做的题目中拿满分。

  如何减少失分呢?除了要贯彻先易后难,不赌一时之气,不顾其他的题和时间等原则之外,还要注重解题规范。细读一个物理题目,不管你有没有思路,可以按照以下思维程序进行:①找出这道题目在描述哪个“物体”,这个“物体”就是研究对象;②对这个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做功分析和能量分析;③明确各物理过程及其始、末状态;④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⑤布列方程求解,并检验答案的合理性。其实就算是最后一题:按照这样的程序去走,肯定能得到一部分公式分和步骤分,另外任何一个计算题的3个小题一般也是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排列的,最后一题的前面部分也是可以得分的。然而现状是最后一题很多同学看都没有去看过。

  最后,还要注意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清晰,建议用历年高考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来检验自己的格式是否规范。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