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方维 正文

街采|“双11”来啦!义乌这届年轻人花钱更加“清醒”

发布时间: 2021-11-05 19:17:54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方维 袁乐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11月5日(记者 方维 袁乐 编辑 童晓)“双11”提前拉开帷幕,义乌各个“网红电商村”进入了一年中最“滚烫”的日子,许多义乌人更是游走于抢红包、看榜单、加购物车、付尾款、看直播、参与喵糖互动……不亦乐乎。

  “白天打工人,晚上尾款人”。虽然社交网络上时常出现的是关于“双11”的集体吐槽——战线太长、凑单太难、规则太烦、尾款太累,但大家一边吐槽,一边又忍不住“剁手”。

  快和记者一起走上义乌街头,听听大家是怎么看待今年的“双11”吧!

  “消费仪式感”作怪

  “优惠渐欲迷人眼”的促销宣传,给很多消费者营造了“买到就是赚到,不买就是亏”的心理预期。“为了凑满减,真是越买越多,花的钱远远超过预期。”市民林女士说:“每次付尾款都得弄到半夜,现在‘双11’活动做得越来越复杂了,不过对我来说‘双11’买的是一种‘仪式感’。”

  “夏天的第一支雪糕”“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冬天的第一顿火锅”……在如今消费升级的时代,“万物皆可仪式感”。电商“造节”,精准切中了消费者的“仪式感”需求,而全民参与的媒介氛围让购物节被扩大传播参与的“造势”。悄然兴起的“消费仪式感”让网购狂欢存在且合理,“双11”“双12”“618年中大促”等购物节应运而生,这些日子本身并没有消费意义,但是在商家营造的气氛之下,他们似乎被赋予了消费符号,消费者在这种人为的具有“仪式感”的购物狂欢节中乐此不疲,并成为时代狂欢的参与者,沉浸在消费的快感之中,愿意为“仪式感”买单。

  “双11”从光棍节转变为购物节后,其消费属性逐渐升高,时间跨度也越来越长,以往人们认知中的一日狂欢,变为一段被拉长的战线。过早开始的预热,用户需频繁留意自身的消费目标;同时,游走于私人社交中的“助力”机制侵占了用户私人空间,过载的内容会带来用户注意力的进一步分散。

  不再独宠“双11”

  年货节、三八女王节、吃货节、母亲节、啤酒节、年中大促、七夕、开学总动员、双十二……以淘宝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1月到12月共有大小购物节几十个,种类涉及法定节假日、特定品类商品、节气等等,时间跨度从3天到一个月不等。这意味着消费者几乎每个月都可以过多个购物节,再考虑不同平台的叠加,消费者的一年四季都被购物节所围绕。

  经过这么多年“双11”和“全年购物节”洗礼,许多义乌人对这些大促早已淡然,远不像早年间那么疯狂。“由于我目前的工作性质,我没有时间去研究复杂的规则和攻略。”市民王先生说:“我现在买东西,什么时候都可以买,也不会在乎这么一点红包了。”

  “按需购买”已经成为不少义乌人的消费习惯。不少市民表示,现在一年到头,各种渠道的促销活动层出不穷,不会特意凑热闹参与“双11”。

  线上线下加速融合

  记者近日走访义乌多家商场发现,针对“双11”的活动,线下不仅享有线上同样的折扣力度,而且可以叠加门店优惠券使用,各种玩法齐“上线”,实体商业消费热度不减,吸引不少顾客前来购买,涵盖美妆护肤、家用电器、日用百货等各大品类。

  “线下买护肤品可以试用,质量更有保障,而且现在线上购买已经没有价格优势了。”孙女士在义乌之心购买了一套兰蔻面霜后,表示其优惠和赠品和线上旗舰店一样。可见,向需求回归、理性购物成为不少义乌人的选择。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