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8月5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林晓燕)7月30日清晨,经历了头晚一场暴风雨的商城比前几日凉爽了不少,空气也特别清新。保联西街两侧的早餐店前已站了不少人,当两台身形巨大的黄色挖机从街口出现时,很快吸引了大家的视线。“拖了这么久,终于要拆了。”人群中有人说。
当天上午8时整,随着保联西街与丹溪路交叉口靠近稠州中学一侧区域内“轰隆隆”的几声巨响,规划区域内两栋建筑的部分墙体开始坍塌。这标志着开展了10年的稠州中学扩建工程终于有了突破。那一刻,参与该项攻坚工程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脸上,终于流露出放松的神情和久违的微笑……
十年漫漫拆迁路
说起征地拆迁,不少参与过这项工作的人都直挠头。征迁工作难,但越难越要迎头而上。
作为义乌的主城区之一,稠城街道地理位置优越,可谓寸土寸金。离绣湖广场不远的稠州中学,是市重点中学省城镇示范性初中。和一流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相比,这里的体育场所一直比较滞后,甚至经常连学生开展体育活动都需租外界场地。多年来,“建一个拥有标准跑道的大操场”是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的心愿。
为改善该校的教学环境,我市于2006年正式启动稠州中学扩建工程。该工程涉及原纺织器材厂两栋宿舍的65户拆迁户,在稠城街道、教育局、稠州中学和社区通力协作下,2008年完成了其中59户的拆迁协议签订工作,而剩下的6户拆迁户因在安置位置、面积、补偿费等方面存在异议而没有达成一致。随后几年,街道、社区、学校虽然一直在与这6户不断进行协调沟通,但鉴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
经过不懈努力,这一年多来,该项工作终于先后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去年,6户拆迁户中的4户同意签订协议;在继今年上半年完成1户的签订工作之后,7月21日,攻坚小组与教育局、人寿保险公司一道,做通最后一户拆迁户思想工作。至此,涉及稠州中学扩建工程的政策处理工作全部完成,从启动到全面完成协议签订耗时10年。
用“心”迎难而上
征迁工作的担子,一头挑着政府,一头挑着百姓。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品味。
“2014年12月24日,和张委员等人一起去拆迁户家里做思想工作,上午9点
-中午1点,签了1户;晚上5点-12点,又签了2户。这是一个特殊的平安夜,很激动,也很开心。”
“2015年7月1日夜,倾盆大雨。晚上10点从丁某家出来,又冒雨去施某家商谈。”
“7月3日晚上12点,丁某家搬迁时间敲定。”
“7月6日,终于签协议了。”
“7月21日,做通最后一户施某家的思想工作。”
上述内容摘录自一本“拆迁工作”笔记,上面类似的流水账记得满满当当。笔记的主人,是下车门社区党委书记周华跃。2013年8月1日,他从孝子祠社区调任下车门社区工作,当年9月27日便开始参与稠州中学扩建工程有关工作。
考虑到这6户的拆迁工作时间跨度长的特殊情况和工作难度,稠城街道办事处在下定决心的同时讲究工作节奏和策略。年初,就将该工程列入攻坚重点,并专门成立攻坚小组。为了做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工作人员在充分熟悉拆迁户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攻坚。
“从门难进到门进了但话谈不进,从不理你到给你泡杯茶,从骂人到感激……我这1年半时间整整去了123趟。”“经常是一天走访下来,夜里还要不停地想这户人家有什么样的情况,从哪里找到切入点做工作。”工作开展之初,工作人员每一次上门,都会遇到一定阻力。这种情况下,不仅要挨家挨户反复做工作,还要在上门时了解每一户家庭的具体情况,有没有实际困难。征迁就是这样,要深入千家万户,把嘴皮子磨破,把腿跑细。
归纳来说,做拆迁户工作没有捷径可走,靠得就是责任心、决心、耐心和爱心。
感动与感谢
“帮”字开路,“情”字感人,用真诚化解拆迁群众的抵触情绪。可以说,这是工作组人员做通拆迁户思想中的一大法宝。
参与攻坚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难、不辞辛苦、不分昼夜地连续作战,同一个家庭进个10趟、20趟甚至100多趟也不厌其烦。除了讲政策,他们在不违背有关原则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解决拆迁户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需求。他们的这种工作韧性,拆迁户怎能不被感动?
“他们人很好的,白天来,晚上来,下雨天也来,我们都被跑感动了。”7月24日下午6点左右,记者在下车门社区主任王庆洪的引领下,来到拆迁户丁某的家里。今年61岁的丁阿姨是纺织器材厂的退休职工,70岁的老伴是农民,夫妻俩和儿子一家共五口人一直住在这套不足80平方米的房子里。
“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再说在这里住了29年,年纪大了就更不想搬了。”丁阿姨说,自己也不想让政府和学校为难的,如果手头宽裕的话早几年就同意搬迁了。前几年,看着其他邻居都搬去新房了,着实羡慕。
按照拆迁政策,丁阿姨家可以分到110平方米的安置房,但需要承担安置房造价成本。这笔款项对经济不宽裕的丁阿姨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经过街道攻坚小组多次耐心沟通,丁阿姨的亲戚同意帮助解决她家目前困难。
“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可能这辈子都住不上新房了。谢谢,真得谢谢!”离开时,老俩口站在楼道口目送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