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官方微信“北京交通”服务升级,增加了公共自行车实时查询满桩率功能,市民可实时查询7个区县租车网点的可租车辆及空位信息。就在公共自行车愈加便民的同时,也有读者反映使用中存在不便。公共自行车不乏“小毛病”,如部分车辆存在损坏严重、无人维修的情况,且退卡挂失不能跨区办理。(9月1日《新京报》)
公共自行车既节能减排,又能锻炼身体,对缓解城市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意义重大,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城市,都提供了公共自行车服务,让市民和政府双方受益。然而,美中不足,公共自行车运行过程中,管理的“毛病”露出了“尾巴”,影响到市民的正常需求。
在北京,公共自行车使用率较高,但部分车辆存在损坏严重、无人维修的情况。在樱花东街11号楼网点,24个锁车器中共有4辆可用车,但其中3辆的链子掉了,剩下的一辆在记者刷卡时锁车器一直发出“嘟嘟嘟”声不能借出。锁车器黑屏,取车困难;退卡挂失不能跨区办理;停车位被其他物品或车辆占据等等,导致公共自行车使用过程中,面临诸多尴尬。
客观来讲,公共自行车的“毛病”确实不大,但暴露的监管问题却不小。公共自行车项目,是民生工程,政府投入了不少人、财、物力,如今的用车困境,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监管不到位、不及时,维修拖沓等等,造成许多自行车就是个“摆设”,这同“形象工程”有何区别!如果相关部门再不加强监管,这项“民生工程”可能最终会演变成“民怨工程”。对这项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相关部门一定要将平时监管落到实处,及时修理坏车,更换报废设备,确保每一辆车都能正常使用,不让民心工程给民心“添堵”。
其实,在政府的许多民生项目中,都暴露出同样的问题。重建设、轻管理;重前期投入,忽视后期监管;导致后继乏力现象时有发生,结果出现许多“半拉子工程”、“夭折工程”,未建成或建成不久,即成“摆设”。对问题,需要快速、及时、高效的解决,此外,要加强对“懒政”、“不作为”作风问题的问责力度,对监管不及时、不到位人员严厉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