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义乌成立了一个“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团队,因为领头人是小学语文教研员金姝娟,又叫“金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研课室”。
团队的50多名成员均为义乌各小学的骨干语文老师,他们研究目的是“以合作学习为抓手,力求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核心素养,同时铸造尊重、包容、欣赏、合作等品格,把育人工作扎实落实到每一堂语文课中。”
今年义乌市小学语文暑期培训活动中,研课室老师分工展示了合作学习研究成果。有的老师用自编的顺口溜帮学生掌握倾听技巧,有的老师带领学生练习表达技能,有的老师展示合作课堂互动技能的训练过程。
义乌市教育研修院小学语文教研员金姝娟说:“我们时刻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就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金姝娟说,正是这个过程帮助老师们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上完成了转型升级。
从“备课文”转变到“备学生”
苏溪四小的丁帅任教语文已10年,但教学遇到了一个瓶颈:上课如何从“备课文”转变到“备学生”?
加入“金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研课室”的研讨活动,她仿佛看见了自己所向往的那种课堂———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自然地互动交流,在看似聊天的课堂里不知不觉地解决问题,老师的预设问题随时为学生准备着却又不牵着学生走……
奔着这样的目标,丁帅跟着团队节奏开始重新打磨她的课堂。从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预设的落实到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关注每个学生参与度、实效性,合作学习改变了丁帅,也改变了学生们。
在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这两年多里,丁帅发现很多时候是自己在课堂上的倾听出了问题才错失了一些更有价值的交流,在对学生进行倾听训练的同时,她也重温了怎样去有效地倾听。团队里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开展的研讨活动,使她对合作学习有了更直观的体验。
如今,她的课堂迎来了质的飞跃———虽是农村学校的学生,但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合作学习有条不紊,发言清晰大方,辩论有理有据。
丁帅说:“以前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只是单纯在聆听,而现在会有其他学生参与互动。他们会关注同伴回答是否准确,有无遗漏,会思考自己是否赞成这个观点。待一个同学发言结束,新一轮的辩论就会自动展开。胆小的学生也敢站起来发言,因为他身后有一个小组的力量在支持。”
让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
合作学习给了学生更多锻炼、展示的空间,独立学习、交流、倾听、回应、质疑、寻找依据反驳等方面的能力在一次次锻炼中得以提升,让学生变得更自信了。
浙江省教坛新秀、义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章锡军老师说:“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有学生向我要求换组,组长要求换组员,到后来我要换都不同意,就算小组积分比较少他们也不想拆组。我想对于学生而言团队的感情、团队合作意识是他们最根本的合作动力。”
稠城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的骆红芳老师对此也深有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改变不只是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大的影响在于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交往。合作学习有效地触动了这个痛点,让他们学习去关注不同性格特点、气质类型的同学,学会与人相处的基本技能。
金姝娟认为,“合作学习之后,不只在课堂里,在生活中孩子们也习惯了互相帮助、各展所长。教育最终要教会学生的不是适者生存的竞争,而是和谐相处的共赢。让每一颗种子都享有一片成长的土地,让每一个课堂都开出育人花,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具有幸福生活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