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4日讯(义乌商报王薇) “不要弟弟也不要妹妹。”“就算有了弟弟或妹妹,你也要最爱我!”随着全面放开两孩,对有些父母来说,如何做通老大的思想工作成了令他们头疼的事。生二孩,老大不乐意咋办?将来老二出生,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协调?亲爱的读者,这些问题你准备好如何应对了吗?
父母顾此失彼,老大内心很委屈
讲述人:月盈,女,32岁
我家姐弟两个,我是老大,弟弟比我小3岁。从小,爸爸妈妈处理我们姐弟两人的关系就不公平,我只有挨打受批的份儿,弟弟却仗着年龄小处处受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和弟弟表面上和和气气,内心却积累着诸多不满。
我清楚地记得,弟弟出生之前,我和妈妈一起睡,可弟弟出生之后,妈妈就和弟弟睡,我被送到了奶奶的房间,和爷爷奶奶一起睡。大约我5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和弟弟一起睡午觉,我心里很嫉妒,饭也吃不下,就一声不吭地跑到妈妈的房间,衣服裤子一脱,钻进被窝搂着妈妈的脖子,眼泪顺着脸颊刷刷流下。妈妈摸了摸我的头,什么也没说。
还有一次,因为感觉到妈妈的爱都给了弟弟,我就吃醋地问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妈妈半开玩笑地逗我说:“你是我从外面捡来的。”我心里本就担心这个,听妈妈这样一说,心里一紧,莫名地恐慌起来。我不甘心,忍着泪水继续追问到底。可妈妈却觉得这样捉弄我很有趣,还是“肯定”地告诉我,我的确是外面捡来的。只记得,那一次我终于泪流满面,嚎啕大哭起来。遗憾的是,妈妈并没有安慰我,也没有解释过什么。
爸爸妈妈平常工作忙,很多时候是我和弟弟一起玩耍。有时候,我们因为争抢玩具或其他小事闹起了矛盾,爸爸就过来批评。他的批评永远都只针对我一个人,理由是“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怎么那么不懂事”。我心里不服气,虽然是姐姐,可我也是你们的孩子,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一个需要关爱和理解的孩子,为什么只批评我一个?
这些事情爸爸妈妈应该早就忘了,所以他们永远都无法明白它们带给我的伤痛。他们可知道,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就是全部,如果对这份爱的信任有了动摇或者这份爱明明白白地被另一个人抢走,这种感觉就是天崩地裂。我爱爸爸妈妈,也爱弟弟,可是童年那些受伤的心结却始终还在,让我不能坦然地面对他们,内心时而隐隐作痛。如果有可能,我多希望爸爸妈妈能理解我,给我一个爱的承诺。
有了弟弟之后,老大脾气变任性
讲述人:晨钟,男,35岁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因此和妻子决定生育二胎。今年上半年,我们的二宝出生了,比大宝小6岁。可令我们烦恼的是,二宝出生后,大宝就像变了一个人,原本乖巧懂事的他忽然就变任性了,脾气也大了不少。
以前在幼儿园,大宝是班里的佼佼者,主持节目、舞蹈、背诵诗歌样样拿手,还时不时地拿回奖状。在家里,他会帮大人洗碗、扫地、收拾玩具,自己的事情尽量都自己做。怀二胎的时候,妻子还私底下对我说,如果二宝也和大宝这样乖巧,我们就省心了。没想到,现在两个孩子的情况完全不像我们当初设想的那样。
有时候,妻子正给二宝喂奶,大宝就在边上大喊大叫,非要妈妈给他找玩具。妻子让他自己找,他就闹脾气,好半天不理人。有时候,我下班回家,逗二宝玩,大宝就缠着我讲故事,那个急切的样子,似乎一分钟都耽搁不了。更糟糕的是,有时候大宝和弟弟一起玩,还故意把弟弟惹哭,之后很得意的样子。我们给二宝泡奶粉,大宝也非要一起喝,让我们哭笑不得。
我和妻子都是上班族,平常比较忙,下班之后还要带孩子,本就非常疲惫,大宝这一弄,搞得我们忙上加忙。我知道,大宝有时候是吃弟弟的醋,觉得我们把原本都属于他的爱分了一部分给弟弟,让他不爽。可是,道理我们也跟他讲了很多遍,爸爸妈妈不是不爱他,只是现在弟弟小,需要花更多时间照顾弟弟。为什么一向聪明的儿子就不能明白呢?
◎记者观点>>>
读懂老大的心很重要
每个孩子都需要爸爸妈妈的疼爱,这份爱的质量和家庭环境将决定孩子日后的核心人格。当家里忽然多了一个弟弟或妹妹,当原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爱被分摊给别人,当原本被父母捧在手心的感觉一夜间消失,转而被要求“你是老大,应该更懂事,应该让着弟弟或妹妹”……此时,这个家里的大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体谅。
很多任性的行为,表面上是任性,实质却是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很多冲动的脾气,表面上是冲动,实质却是试探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包容度和理解度。孩子有了心事,一般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很好地通过言语或文字表达,他们更倾向于见诸行动,用行为层面的问题来表达内心的冲突和失落。因此,作为父母,如果打算要生育二胎或者已经有了二胎,要注意多和老大沟通,多给老大一些爱和关照,处理事情尽量客观公正,不能以孩子小为由厚此薄彼。
●延伸阅读>>>
怎样让老大顺利接受弟弟或妹妹?
许多孩子被问道“想不想要个弟弟或妹妹”,不少孩子的回答是“不要”。家庭结构改变,父母的关爱很可能被突然分走,会让老大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和焦虑情绪。所以,计划怀二胎的夫妻,要根据老大的反应,适时调整对他的态度或者行为,帮助他顺利接受弟弟妹妹。
充分尊重
孩子虽然不成熟,但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无论孩子同意与否,父母都要表达对他的爱,并且耐心对待孩子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
在和孩子说到二胎的问题时,要采取征求意见的方式,告诉他为什么再生一个孩子。比如“以后爸爸妈妈老了,如果多一个弟弟或妹妹,就有两个人照顾我们,可以减轻你的负担”。
循循善诱
人类是群居动物,孩子的内心深处也希望能有个伴。所以,不妨告诉老大:“多一个弟弟或妹妹,就会多一个人爱你,你会比其他孩子多一份爱,这是非常幸福的事。”
在怀二胎时,父母不妨有意识地培养老大对老二的感情,让他参与到孕育老二的过程中。比如,让老大和肚子里的弟弟或妹妹说说话,跟他一起想象和弟弟或妹妹一起玩耍的场景。
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可能会让第一个孩子性格有所改变。心理学研究发现,老大往往为人厚道、责任感强,老二多半沟通能力强,但依赖性也强。这与家长的教育和孩子间相互影响有关,比如父母会告诉老大要照顾、让着老二。
如果父母过于强势或者老大性格内向,他往往不会有明显的抗争表现,但一些异常变化可能会投射出他内心的不满,父母要通过观察老大的一言一行,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反常举动1:不停地把父母叫过来。
“妈妈,你来一下!”“爸爸快来看我画的奥特曼!”当父母在照顾老二时,不断被老大“打扰”,那就说明他心里不痛快了。
此时,不妨趁着照顾小宝宝的间隙,让他享受一下“霸占”你的待遇。哪怕给他讲个小故事,玩一会儿游戏都可以。
反常举动2:行为退缩。
比如,已经能自理的孩子要求父母帮忙穿衣服,已经独立分床睡的孩子要求与父母一起睡等。
不妨让老大参与到照顾小宝宝的活动中来,比如,让他帮忙拿个新的纸尿裤、递个奶瓶等。
反常举动3:攻击性言行。
比如有时突然说一句“妈妈我讨厌你”,或者不跟老二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如饭桌、卧室等。老二到来后,父母在老大身上花的时间和心思少了,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攻击性言行。
父母此时可以替老大说出不满的情绪,比如“宝贝儿,妈妈知道你看见我只照顾小宝宝,顾不上你,很伤心”。
还可以让婆婆或老公照看一会儿小宝宝,多一些时间和老大单独相处,给他洗个澡或者让他“帮”你准备午饭。
总之,生了二胎,父母不能把全部心思放在老二的身上,也不能一味偏袒,让老大觉得自己被孤立。生活中,老大和老二难免有闹矛盾的时候,而耐心和中立的评判应该是父母持有的态度。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