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领导欢送撤离灾区的义乌救援队员,其中就有义南小分队。
中国义乌网11月26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朱葵阳)“3分钟全员准备完毕,5分钟救援人员全部到位……”随着一阵清脆的口令,义乌民间紧急救援队义南小分队整装待发。当灾难发生时,他们冲在最前头;群众有需要时,他们一马当先。这支救援小分队的队员都有自己的职业,但人民有紧急需求时,他们都会用生命去履行这份“兼职”。
救援分队应运而生
义南救援小分队成立于今年5月,队长周磊是河南驻马店人。周磊曾在四川自贡武警部队服役,参加过3次重大救灾行动和武装押运。2004年退伍后,他来到浙江,因热爱户外运动,在义乌赤岸镇枫坑山庄创立了义乌军酷旅训练基地。基地总教官邹明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参加过2008年江西洪灾、汶川大地震救援行动。几年来,义乌军酷旅训练基地吸收了10多名退伍军人。
赤岸地处义南山区,经常有人到山上找野果、采草药迷路失踪。周磊想,既然这样,何不就地组建一支救援队呢?周磊打听到义乌有一个民间紧急救援协会,装备齐全,队伍正规,就急匆匆赶到城里,要求加入这个协会。周磊列数建分队理由:外界救援队到达山区的时间越短,救援难度越小,如果在赤岸就地建立一支小分队,就能增强救援力量,便于快速行动,及时帮助群众脱险。
周磊的要求很快得到义乌民间紧急救援协会的同意。他马上在军酷旅训练基地挑选了5名技术和体能都比较强的队员,组建了义南救援小分队,展开山地救援活动。为了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和救援技能,他们常常组织野外生存、攀岩、真人cs、高空项目等训练。
新“宝刀”屡试成功
10月14日晚上7点整,义乌民间紧急救援协会接到赤岸派出所的请求,称赤岸有一位老人上山采摘野果失联,需要他们协助搜救。7点30分,驻扎在赤岸枫坑山庄军酷旅训练基地的义南小分队5名队员15分钟内紧急赶往赤岸派出所集合。8点左右,所有参加搜救的队员与民警一起整装出发。8点45分,小分队与其他搜救人员进入山区搜救,1个小时后,终于找到了老人。原来,老人迷路后千方百计寻路下山,可是弄不清山上地形,一不小心掉进了一层楼高的坑洞里,万幸的是老人身体无大碍。当晚10点30分左右,队员们将老人安全送下山。
10月2日上午10时许,赤岸下清溪村75岁的成老伯因患老年痴呆症从家中走失,家人急得团团转。次日上午7时许,义乌民间紧急救援协会义南分队5名队员又率先出手相救。不到一个小时,城区的近20名搜救队员也赶到赤岸山区。当时天正下着雨,搜救队员经过一个多小时搜寻,终于在胡陈村后山的一个养鸡场附近找到了成老伯。义南分队队员轮流背着成老伯,将他送到离现场4公里的枫坑山庄军酷旅训练基地,细心照料,等着家人来接。
不久前,义南救援小分队在义乌民间紧急救援协会会长方为成带领下,与其他救援队一起进入丽水市莲都区里东村灾区,坚守到救援的最后一刻,连续奋战6昼夜,直至找到最后一名遇难者才撤离现场。
“我们希望能为群众做更多的事,而且还要把自救互救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让同胞们都幸福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周磊说,一次次救援,让他们一次次感受到被救援者的无助,此时此刻更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