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2月15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龚献明)“我们通过对污泥脱水系统、出水在线监测系统、预处理系统、自控系统、除磷药剂投加系统等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后,新系统已于上星期正式投入运行。目前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和义乌标准。”昨日,赤岸污水处理厂的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义乌9座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污水44.3万吨,平均负荷达到99.6%,在全省率先实现省政府要求的钱塘江流域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升级目标。在此基础上,我市还邀请专家制定了污水处理厂外排水的“义乌标准”,即在国家一级A标准的基础上,额外规定氨氮指标为1mg/L、总磷指标为0.4mg/L。
我市现有2.67万家工业企业,多为中小企业,集中于针织、饰品、印刷等传统行业,治水任务艰巨。义乌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500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的24.73%。通过下活“全域一盘棋”,义乌走出污水治理新路。
坚持按“流域一体、相对集中、就近处理”原则规划,义乌打破镇(街道)单独规划、各自为政的模式,系统编制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总体规划。截至目前,全市建有配套污水管网2196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9%,基本实现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在投入上由市财政全额出资,全额保障污水项目设施和运营。将污水处理费作为事业性收费,由政府征收后全额拨付义乌水处理公司,以保障污水处理厂运行经费,不足部分由财政补助。截至目前,义乌市财政累计投资28亿元用于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拨付污水处理费6.25亿元。在运行上实现全域污水处理互联互通。其中,对主城区的3座污水处理厂通过安装连接管相连,根据纳管水量和污水处理厂负荷科学调剂和调度污水,从而有效减少因污水处理厂设备检修等造成的污水外溢。
义乌组建了国有独资的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将原由市级指挥部建设的全市污水处理厂,以及由市政管理处、各镇街、管委会划片各自运营的污水管网资产相继划入该公司,打通了原水、自来水供给、污水处理、污水管网运维等水的全产业链,从源头上破解了多头、分块管理造成的运维效率低、不专业、突发异常应急处置能力薄弱等弊端。
我市所有污水处理厂均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并与环保部门监控设备联网,实现对污水处理厂运行调度和水质变化的实时监测。通过污水管网的全面排查,对全市6万余个窨井统一编号,逐个建立档案;建立全市污水管网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管网关键节点安装液位计、电动阀门、摄像头等前端设备,采集的液位、阀门开度等数据通过网络传送至中控平台,11个末端截流处实现智能启闭,实现智能化远程监控和控制,达到统一调度、科学蓄水的目的。
我市投入了2.35亿元,对稠江、江东、佛堂3座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对后宅、大陈2座污水处理厂实施工艺优化改造,对厂区各臭气源进行加盖处理,并对现有机电设备、自控系统等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全市9座污水处理厂外排水水质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其中,氨氮指标月均值控制在“义乌标准”规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