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节约集约用地的“义乌样本”

发布时间: 2015-12-23 09:16:18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龚盈盈

  中国义乌网12月23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龚盈盈)为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土资源部提出的“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要求,以争创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为目标,坚持统筹科学规划,坚持高效合理用地,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

  2014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这一主题,积极探索国土改革新的突破点,努力为全面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提供更加坚实的国土资源要素保障和制度支撑,使我市逐步形成节约集约用地和经济转型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观念先行:从“节地观”到“地下义乌”

  我市节地成效如何,一组数据可谓最佳“注脚”:义乌内陆口岸场站立体建设节地60亩、义乌金融商务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60万平方米、推进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人均节地39平方米……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市超前的“节地观”。

  我市首先以唱响全方位节约集约用地“好声音”作为开端,以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为契机,围绕“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宣传主题,及时总结历年来的节地创新模式并树立典型,并通过部、省级节约集约用地现场会及“6·25全国土地日宣传周”等各类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约集约用地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节约集约用地对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强有力的宣传,促进了全市干部群众用地观念的转变,形成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共识,逐步树立了“以节约集约用地为荣、以粗放浪费用地为耻”的新观念,为深化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013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出台了《义乌市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实施办法》,按照价值置换方式,试行多村集中联建。参加新社区集聚建设的农户,以合法宅基地面积或人均35平方米为基数,按1∶5的比例确定置换权益面积,在选择高层公寓的同时,剩余部分面积还可以选择商业楼宇、产业用房、货币补偿等一种或多种方式置换。房屋具有完全产权,土地性质为国有出让,可以直接入市交易,使宅基地的价值通过置换国有建设用地显现出来。目前,《义乌市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置换权益交易办法(试行)》文件已下发,置换权益可在政府设立的交易平台上公开交易,相关的置换权益审批和凭证登记等一整套交易制度和资料体系也已制订完成。全市已完成置换权益凭证初始登记291户。通过集聚建设,既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又从空间集聚、产业集聚、人口集聚三方面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城乡高度融合和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推进剥离“肥土”再造田工作。随着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推进,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坚守耕地红线的压力有增无减。为此,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双赢办法,试点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给耕作层土壤“搬家”,实现优质耕作层异地再现,达到了既要保护好土地资源,又要保障各类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工业化的用地需求的目标,在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博弈中谋取互惠共赢。据了解,开展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在我市尚属首次,是个新课题。

  大力推进“地下义乌”建设。我市鼓励各类建设项目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目前全市共已开发地下空间项目2198个,如绣湖广场下的地下商城、城北路下穿工程、廿三里拨浪鼓广场地下空间及金融商务区地下空间等,地下空间开发总面积约195万平方米。我市在做好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示范工作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制定《义乌市地下空间管理办法》,内容包括规划管理、用地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确权登记管理、使用管理等五个方面。

  制度加码:为节地筑牢“铜墙铁壁”

  近年来,我市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按下“快进键”,多管齐下:实行差别化的土地配置政策,支持“高税无地、高税少地”企业加快发展;建立以亩产税收、亩均产值等为主要指标的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开展“以小换大”置换出让工作,以此创新工业用地出让方式,引导自营企业转型发展。

  推行工业项目用地择优机制。在完善工业项目分类招选和供地政策的基础上,我市于2013年4月制订出台了《义乌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现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程序的意见》,按照工业项目总投资、单位面积投资强度、达产后年平均税收额等主要数据指标,积极推行分级、分类的项目招选和差别化供地方式。并要求全市新供工业用地投资总额一般不低于2亿元,投资强度一般不低于400万元/亩,达产税收一般不低于30万元/亩。支持“高税无地、高税少地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高税企业”用地面积根据可出让用地总面积及企业项目质量、发展前景等内容统筹安排。

  健全“亩产论英雄”导向机制。根据义乌市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工作部署要求,结合“四破”专项整治活动,我市开展了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建立以亩产税收、亩均产值、单位电耗税收等为主要指标的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2013年开始将全市用地5亩以上工业企业纳入“亩产税收”评价范围,并设立“红黑榜”定期公布排名,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实行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政策和财政奖励政策,建立正向奖励和负向约束机制,引导企业转型发展,倒逼企业“腾笼换鸟”。2014年9月26日又出台了《关于工业用地差别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对综合评价认定为A、B、C、D类的企业,采取差别化供地政策,优先保障A类企业用地需求,鼓励C、D类企业退出用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2015年出台下发了《义乌市工业用地“以小换大”出让实施办法》,在全市开展“以小换大”置换出让工作。

  完善工业用地竞争出让机制。严格控制出让条件设置,充分保障土地市场竞争性。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管理,根据产业特点和项目具体情况,在法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内,灵活确定工业用地出让年限。探索工业用地年租制,对企业以租赁方式使用国有建设用地的,给予相关政策优惠。已在稠城、集聚区、廿三里开展年租制试点,相关政策也在完善中。

  存量挖潜:唤醒“休眠”的土地

  破僵尸企业、破围墙圈地、破低效用地、破既得利益,我市自觉将目光向内,在全市开展“四破”专项整治行动,探索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据统计,2014年我市共完成处置“僵尸企业”25家584.34亩、围墙圈地企业2家144.41亩、低效用地企业81家2109.4亩,取缔低小散企业4228家,处置既得利益党员10名。

  加大低效用地再开发力度。一是完成了低效用地调查工作。去年8月对全市城镇低效用地现状调查和潜力测算,今年4月份根据省厅标准又对全市范围进行了补充调查。初步测算低效用地土地利用强度及单位投入产出水平可以提高50%以上。二是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自行加压,向社会公开承诺再开发2000亩城镇低效用地,目前《义乌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已通过部门论证,并正在完善制订相关配套政策。下一步将进入推进实施阶段,启动试点改造项目。三是在全市开展“四破”专项整治行动,探索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挖掘用地空间;进一步树立了“亩产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社会公共资源政府集中管理、市场公开运作的体制机制。

  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把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来抓,由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国土、发改、住建、经信、商务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全市批而未供土地情况进行了实地踏勘,按照实际情况对拟出让土地、拟划拨土地和拟储备地块进行汇总和归类,对任务进行分解并落实考核措施。目前,该市总供地率已达到90.68%。

  加强批后监管,防范闲置土地产生。各镇(街道)、工业园区建立建设用地信息台账,定期向国土部门报送建设用地利用信息,对所辖区域内的建设用地建设施工情况进行实时跟进,确保对每一个地块实行有效监管。督促用地单位(个人)按期开、竣工,一旦发现土地闲置,立即责成土地使用者缴纳土地闲置费,并责令限期复建;对逾期不复建或满两年未动工建设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节约集约用好国土资源,是保障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义乌正走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下一步,我市将根据“五提升三突破”转型发展的要求,大胆改革创新,切实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快推进国际商贸特区建设。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