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抗倭英雄戚继光》央视热播 戚家军原来是义乌招募的

发布时间: 2016-01-07 10:01:31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朱浙萍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电视连续剧《抗倭英雄戚继光》正在央视一套热播,戚继光剿灭倭寇、保卫家国的一腔热血,被《新闻联播》称为“还原华夏风骨”。

  说起戚继光,就不得不提他一手组建的“戚家军”。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开始,这支部队曾屡次攻坚、解围、迎战、追击,剿平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甚至雄赳赳跨过鸭绿江,到朝鲜平倭,在战斗中从未被击溃。

  在最新播出的第16集中,交代了“戚家军”的来历:戚继光路过义乌,招募了4000义乌兵。谁也不会想到,他们会改变明朝的历史。

  那么,戚继光为什么选择义乌兵,其中有哪些故事?我们查阅史料,咨询中国史专家,尝试还原这段历史。

  先用绍兴、丽水兵

  无奈不适合作战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浙江沿海倭寇为患,朝廷多次派兵进剿,都大败而回。1555年,在山东御倭有功的戚继光,调到浙江抗倭。

  因为觉得明朝卫所兵战斗力太差,戚继光屡次向朝廷提出在浙江征兵的建议:“十室九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他同时保证:“诚得浙士三千,亲行训练,比及三年,足堪御敌。”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然而,戚继光招兵工作并不顺利。一开始,他垂青的是绍兴兵和丽水兵,不过很快就发现,他们都不靠谱。

  1558年,在舟山岑港战役中,他苦心训练出来的新军不堪一击。不仅战斗付出惨重代价,明军伤亡3000余人,敌军伤亡不到千人,连他自己也被罢免。

  这让戚继光反省:绍兴地区以商业著名,在这种大环境下的百姓,适于经商却不适于作战。他们遇见战斗力较弱的倭寇,敢于奋勇杀敌,但若遇到强敌便畏惧不前。要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须招忠勇彪悍之人入伍。

  一场持续半年的械斗

  戚继光看上了义乌兵

  正当戚继光苦于寻觅忠勇彪悍之人时,他路过义乌,目睹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打架事件。

  浙师大人文学院中国史硕士生导师龚剑锋对这段历史颇有研究。按照他的说法,这场打架事件在明代崇祯《义乌县志》就有记载: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永康人在义乌倍磊八宝山一带发现有银矿,于是召集上千人到前往抢矿,倍磊大户陈大成等率领族人奋起护矿,于是爆发了大规模的械斗。

  刚开始,义乌好几人被打死,后来赤岸、毛店等地的百姓都参与进来,共聚集3000多人踊跃逆击。双方旷日持久的械斗,从4月到了10月,最终以义乌人胜利告终。

  这一场景,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里得到较好还原。

  龚剑锋认为,戚继光不认可械斗,但义乌人的勇敢、团结、彪悍让他佩服。于是,他再次上《练义乌兵议》:“无兵而议战,亦犹无臂指而格干将。闻义乌露金穴括徒,递陈兵于疆邑,人奋荆棘御之,暴骨盈野,其气敌忾,其习慓而自轻,其俗力本无他,宜可鼓舞。及今简练训习,即一旅可当三军,何患无兵?”

  获得浙江总督胡宗宪同意后,1559年9月,戚继光往义乌招兵,并设置了重重规定:只吸收不投机取巧、不怕死的老实人当兵。经过选拔,有4000多义乌人入选。后来,戚继光又曾两次到义乌招兵,每次各10000人。数次大约共招了26000人。

  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

  其中还涌现不少名将

  戚继光招募的义乌兵,也没让他失望。

  经过严格训练,以义乌兵为主体的戚家军,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能打的一支队伍。自成军起,转战浙江、南直隶、福建、广东,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万历时甚至跨过鸭绿江出征朝鲜,打击日本丰臣秀吉侵略,保卫了大明北疆的安全。

  通过几个战役可以一窥义乌兵的神勇:

  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经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十三战十三捷,斩杀真倭3000余级,烧杀溺毙无算;

  福建之役,总兵力六千,经横屿,牛田,林墩三战,斩真倭5000余级,其中横屿之战是一场精彩的步炮协同作战,先以火炮击沉倭寇战船并轰击倭寇大营,再以突击队强行登陆突破倭寇本阵,斩杀倭寇头领。

  嘉靖四十二年平海卫,仙游,王仓坪,蔡丕岭四战,斩真倭20000余,另于广东剿灭勾结倭寇的海盗吴平,斩从倭30000,吴平逃亡海上。同时还创造了,以平均每22人伤亡,换取斩杀1000人的冷兵器时代敌我伤亡比的奇迹。

  这些朴实彪悍的义乌农民、矿徒,视国如家,英勇杀敌,也涌现了一批名将,如童子明、陈大成、王如龙、朱文达、陈子銮等。

  义乌兵后来去了哪里

  根据龚剑锋的研究,1567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结束后,为除北方边患,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义乌兵也被征调至长城沿线,被戚继光作为“兵样”训练北兵。

  还有不少史料记载,义乌兵后来在北边修长城、立敌台,比如山海关老龙头、北京金山岭长城、抚宁董家口长城,都出现过他们的身影。

  其实当时为了稳定军心,朝廷推行了“徙民实边”政策,允许义乌兵的家属前来探亲以及随军戍边,因此在长城脚下形成了很多村落,形成今天的“义乌村”。

  不久前,在董家口长城附近丛林中找到一块明代石碑,上书“浙江金华府易武人”即“浙江金华府义乌人”,也是关于义乌兵去向的一份重要历史文献。

  不过龚剑锋说,历史上记载义乌村的史料很少,很难考证。

  据秦皇岛市文化局调查数据,义乌村有158个。《明史》记载戚继光带领3000义乌兵赴蓟镇任职,并允许士兵携带家属同往。同时清代嘉庆《义乌县志》也有关于义乌兵散落于北方及福建、广东达数万人的记载。

  这些赤胆忠心的义乌将士,用血和肉,捍卫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甄兰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