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月31日讯(义乌商报记者应悦)央视有“春晚”,而咱乡村有“村晚”。
昨日,后宅街道上金村首届“村晚”在当地文化礼堂火热上演。晚会没有“明星”只有“民星”,16个节目个个接地气,其中一半以上的节目都是本村村民参与演出的。这些从村民中走出来的文艺爱好者,踏上舞台还颇有几分专业的架势。
当天下午彩排时,要上台表演的村民都特别认真,早早便来到文化礼堂,跟随着音乐排练了一遍又一遍。
45岁的张玲英是村里的裁缝,也是一位越剧爱好者,每天拉拉嗓唱唱剧是她的必修课。这次“村晚”,她带来了村民们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目《西园记》中的《自从与张君见一面》选段。“这可是我第一次在台上表演哦,练了好久了。”笑意融融的张玲英显得特别精神,她告诉记者,“我从十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喜欢上越剧,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是每天跟着伴奏唱戏倒也成了习惯。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登台表演,没想到居然梦想成真了。”
在朋友圈素有“韩红妹妹”之称的玲娟是村里有名的唱歌高手,因为爱好唱歌,在家里添置了练歌的音响设备,偶尔还会约上好友去KTV过把瘾。也正因为唱歌唱得好,在村里积累了不少“粉丝”。听说村里要办“村晚”,“粉丝”们都力荐她上台一展歌喉。为了“村晚”,她准备了拿手的独唱《铿锵玫瑰》和《霸王别姬》两首歌。试音的时候,玲娟羡慕地看着调音师带来的设备说:“这样的舞台特别棒,村里能多组织几场这样的晚会就好啦。”
“村晚”开始前一小时,偌大的文化礼堂前就渐渐挤满前来观看演出的村民。“随便扒了几口饭,连收拾都顾不上就来了,就是为了占个好位子。”62岁的金大伯早早地来到现场,对这首届“村晚”满是期待,也对这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赞赏有加。75岁的张奶奶虽然腿脚不利索,但还是让媳妇提早把她送来现场。“我家侄女待会儿要上台表演呢,我得早点来替她助阵。”
一会儿功夫,礼堂前已经人头攒动,人山人海。上金村家家户户都赶来看戏。
晚上6点,随着16位“功夫小子”的帅气登场,上金村首届“村晚”正式拉开了序幕。孩子们在台上一展拳脚,表演的武术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博得满堂彩。他们的领队也是本村村民,叫张征军。今年33岁的张征军习武已经有十多年了,还在城区开了一家武馆教授孩子习武。听说村里要办“村晚”,他第一个主动报名说要参加。“这是我们村里的大事,作为村里的一员,当然要义不容辞地参加。而且练了那么多年的武术,终于有机会在父老乡亲面前正儿八经地表演一次,也算是一次汇报演出。”张征军的幸福写满了整张笑脸。
紧接着,一首《好日子》唱出了村民们的喜悦,婺剧《三请梨花》选段令在场的村民连连叫好,曲艺表演《健康三句半》让村民们受益良多,精彩的魔术表演更是把演出推向了高潮……虽然都是村民们自己表演的节目,但大家陶醉其中,现场笑声不断,掌声不息。
最后,晚会在一曲《难忘今宵》中落下帷幕。整场演出历时两个半小时,村民们以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古典的戏曲、动感的武术等为观众奉上了一场多姿多彩的文化盛宴。
据悉,除了上金村,后宅街道的鹤田村、后毛店村、后余村、遗安村等村都在筹备今年“村晚”的节目。而这些只是全市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据悉,近年来,我市文化礼堂建设给村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满足着老百姓对丰富精神文化的向往。春节临近,浓浓的年味已经随着归乡人的脚步飘进了义乌各地的文化礼堂,村民们开始纷纷紧锣密鼓地筹备“村晚”。锣鼓敲起来、欢歌唱起来,虽然没有华丽的舞台灯光,更没有大牌的偶像明星,但有从村民中走出来的文艺爱好者,有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戏曲、歌舞……一场场“村晚”节目排得满满当当,村民们心里也是暖意融融。这些原汁原味的乡土节目凝聚着村民的心与情,洋溢着家乡的温与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