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陈佳琪 正文

7处自然栖息地!义乌累计放归人工繁育义乌小鲵逾1600尾

发布时间: 2025-09-12 20:00:14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陈佳琪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9月12日讯(记者 陈佳琪 编辑 童晓)9月12日上午,义乌市农业农村局、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乌分局联合浙江师范大学,共同在义乌市望道森林公园组织开展本年度义乌小鲵野外放归活动。

  放生现场,记者注意到这些义乌小鲵全身黑褐色并带有灰白色细点,十分灵活。观察显示,放归的幼体与成体表现活跃,迅速融入自然水域。据介绍,此次放归的300尾义乌小鲵,由浙江师范大学“省野生动物生物技术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人工繁育而成,分批次被释放至历史上曾有该物种分布、生态环境优良、人为干扰较少的自然栖息地,以提高放归个体的野外适应性与存活率。

  义乌小鲵属于有尾目两栖动物,被誉为“活化石”,其起源可追溯至3亿年前。自1985年于义乌大陈镇首次发现以来,因栖息地破坏与生态变化,其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2014年义乌小鲵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易危等级),2021年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浙江师范大学郑荣泉教授介绍,实验室自2016年起持续攻关义乌小鲵人工繁育技术,目前已实现稳定、规模化繁殖,年培育数量达500–800尾。本次放归涵盖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放归后研究团队还将持续开展生存监测与生态评估。

  近年来,义乌市系统性推进义乌小鲵抢救性保护,已在大陈、赤岸、城西、上溪等地发现7处栖息地,恢复6处产卵场,架设7处上岸通道,累计放归个体逾1600尾。义乌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强化跨部门协作,持续跟踪放归效果,推动该珍稀物种的自然繁殖与种群复壮,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50002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