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3月4日讯(记者 骆天成 编辑 何冬圆)昨日(3月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与此同时,今日(3月4日),记者从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国家重点野生动物名录》于近期做了相关调整,“义乌小鲵”正位列其中,其保护等级从原先的“浙江省特有物种”上升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义乌小鲵”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为浙江特有种,属于中国稀有两栖动物。1985年首次发现于义乌市的深山中,因此被命名为“义乌小鲵”。因其古老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侏罗纪时代)及奇特的外形,又被称为神秘的“四脚怪鱼”。
据悉,成年“义乌小鲵”全长99~115毫米,头部呈卵圆形,身体为圆柱状,背腹部略为扁平,尾基部近圆形,末端钝圆;后肢较前肢发达,前后肢贴体相对时,多数个体指、趾端不相遇;指、趾无角质鞘,没有蹼,少数雄鲵趾间有蹼迹,皮肤光滑无疣粒,头顶有椭圆凹痕;繁殖季节时,“义乌小鲵”体色变浅,常为淡草绿色,体腹面灰白色,无云状斑,雄鲵体长长于雌鲵。
与成年的“义乌小鲵”略有不同,其幼体有3对外鳃(鳃出露于体外),唇褶发达,颈褶明显,体侧肋沟明显,尾肌不发达,鳍褶薄而高,生活时背面浅灰色,背部及鳍褶上有许多深色斑点,腹面乳白色。
据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专家介绍,“义乌小鲵”要经历从幼体到成体的变态发育过程。在变态前的7~10天内其基本不进食,而完成变态大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除繁殖季节外营陆栖生活外,其多见于疏松潮湿的泥土、石块或腐枝烂叶下面,很少在地面发现。
“近年来,市场上偶有非法贩卖‘义乌小鲵’等野生动物行为的出现,市民需加强分辨能力,若遇非法售卖野生动物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加强“义乌小鲵”保护和宣传工作,并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非法售卖“义乌小鲵”等野生动物行为的执法力度,使得野生动物种群能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