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25日讯(通讯员 刘娟 冯建民 义乌商报记者 余依萍)在日前召开的2017-2020年浙江省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义乌小鲵”抢救保护行动项目验收会上,“义乌小鲵”抢救保护工程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据了解,“义乌小鲵”首次于1985年由浙江自然博物馆专家蔡春抹在我市大陈镇发现,并根据发现地将其命名为“义乌小鲵”,为中国稀有两栖动物之一。近年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义乌小鲵”栖息地的面积和质量持续下降,使得该物种目前已经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14)评估为“易危”等级,开展“义乌小鲵”保护性研究已刻不容缓。我市于2017年启动“义乌小鲵”抢救保护行动,力争利用三年时间,开展“义乌小鲵”野外资源调查、栖息地保护、人工复壮等举措达到救护目的。
目前,通过该项目实施,先后在大陈镇、赤岸镇、城西街道及上溪镇内发现“义乌小鲵”栖息地7处,共发现“义乌小鲵”成体2尾、幼体1575尾、卵袋149对;清理产卵场6处,设立生境保护标牌2处,架设上岸通道7处。通过对“义乌小鲵”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义乌小鲵”致濒原因为遗传多样性水平贫乏,并通过室内人工配种、胚胎孵化、稚鲵培育、成鲵培育,成功繁育幼体1000余尾,原生境放归500尾。同时,拍摄“义乌小鲵”专题宣传片,制作宣传手册1000份,并在义乌市林场设立“义乌小鲵”宣教室,进一步提高民众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