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外的标牌上书有“北山村文化礼堂”几个金色大字
北山讲堂是北山文化礼堂的室内部分,这是讲堂的外观。
①
②
③
④
4月初的一天,天气晴好,我们驱车前往义乌最北端的小山村———北山村,探访那里独具特色的文化礼堂,触摸其人文历史脉搏,寻找山林深处埋藏已久的革命故事,听风儿轻轻诉说那些热血儿女的经年往事。
远碧近绿水潋滟,竹影松涛游人醉。车子越往里开,越令人神清气爽。当眼前海拔600多米的山上隐约可见白墙黛瓦的房子时,我们知道:北山到了!
文化礼堂贯穿村里村外
车子在蜿蜒的山道上拐了一个弯,一座石砌的村牌便映入眼帘。石墙上“北山人家”四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分外耀眼,而镶嵌在铁皮架上“北山村文化礼堂(560米)”几个金色标注,却让人嗅到了这个村的浓郁文化味。
北山讲堂是该村文化礼堂的室内部分,坐落在村子中间。从外观看,它是一座白墙黑瓦的平房,青砖石门,竹格子窗,外墙上书写着村史、村训、村规、家训等内容。走进室内,一股古色古香的文化味扑面而来,棕红色的长条桌椅整齐摆放,不同风格的书画张贴在竹格子墙上,精致宫灯和农家畚箕、竹篮等悬挂于屋顶,阁楼上开设有春泥图书室、春泥学习室……
“最早时,这里是村祠堂,1985年改造成大礼堂,2014年10月改成如今的讲堂,讲堂内还开设有卫生服务站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北山村党支部书记楼劲松介绍说,讲堂每天开放,方便村民和游客进出,这里每月开展两次相关知识的培训,而各类文体活动则在北端的露天广场举行。
北山村的文化礼堂有自己的特色,室内与露天结合,几乎“贯穿”村里村外。
北山讲堂前是一条5米宽、700多米长的平整水泥路。沿着这条村主干道一直往北上行,村史村情廊、民俗民风廊、成就廊、励志廊、艺术廊、红色故事廊、时事政策廊等一一沿路铺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北山村利用盛产毛竹的优势,在陡峭的山体下部搭建了一堵二三百米长的露天竹墙。一根根斑驳作旧的竹竿,配以一幅幅异彩纷呈的宣传图,有一种浑然一体的和谐。
行至村北一块相对空旷的平地上,赫然又见“北山文化礼堂”六个大字。这个露天文化礼堂其实是一条背靠青山竹海的走廊,普通的黑瓦三角屋顶,就地取材的松木柱子,构造简洁,朴素大方,矗立在半山腰上,自有一番风味。
这种风味,体现在文化礼堂的格局、布展上,也体现在那些简单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村庄人文历史中。现如今,北山村文化礼堂已成为当地村民或者游客们接受文明洗礼、丰富心灵世界的好去处。
红色故事流传青山绿水
北山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抗日战争时期,北山村不仅是诸义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据点,还是坚勇大队服装仓库所在地。当年,坚勇大队战士的身影时常在这里出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北山村村民也积极参加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战斗,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了许多贡献。至今,这里还保留了“北山诸义东联络站”、“坚勇大队服装厂仓库遗址”等战争遗迹。
据红色故事廊《抗战堡垒———北山村》记载,稠城镇人孟姗春是最早到北山村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活动的热血女青年。为安全起见,她居住在北山村附近的山岙———楼竹坞山铺里。那里山高林密,便于隐蔽藏身。
1943年10月,坚勇大队运来一批军用布疋堆放在楼竹坞山铺,准备陆续搬到园家坟头的吕小狗家加工成军服。这一来,孟姗春便成了服装厂“仓库”的保管员。在看守布疋的一个多月里,她恪尽职守,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一天夜里,山铺突然失火。她只身一人竭尽全力扑救,但杯水车薪。正在她绝望之时,天空作美下了场大雨,军用布疋被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棺材底下藏军款”的故事也被北山人广为传诵。金和菊7岁就到北山当童养媳,她家的三间破旧木结构楼房成了金萧支队的秘密联络站,公公楼春元是联络站站长,地下工作者经常出入、住宿她家。当年,她仅十二三岁,常被大人委以放哨、送饭、送信等任务。
1944年秋的一天,她午后喂完猪正准备上山干农活,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她眼前。她虽不知他姓名,但可以肯定是坚勇大队的税务干部,背着一个大包裹,气喘吁吁地从岭脚沿上坡路来到她家门口,嘱咐说:“这是一笔坚勇大队的活动经费,赶快把它藏起来,务必要保护好。”金和菊二话没说,就爽快地接受了任务。
税务干部走后,她却感到完成这一任务的艰巨。这包钱决不能落到敌人手里,但藏到哪里好呢?这时,她想到了村里的池明义。池明义为人正直,颇有胆量,处理机灵。金和菊来到池明义家,说明原委后,两人装成上山干活、拔猪草模样,在大白天,把坚勇大队的一大包钞票藏到平头山停放着的棺材底下。
次日,国民党几个探子到北山村刺探情报,闹腾了半天也得不到一点真实的情况,只得无奈离去。过了几天,坚勇大队取走了放在棺材底下的活动经费。北山人在口口相传这些英勇事迹的同时,也通过文化礼堂的建设,把红色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文化内涵提升山村美名
北山村虽然是一个只有88户人家、人口不足200人的小山村,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乡风民风淳朴。
据北山村史廊记载,北山楼氏始祖重玉公之四十世孙,讳养志,从义乌夏演定居在北山至今已繁衍到23代,约有四五百年历史。在楼养志定居北山时,已有池姓人定居约早40年时光,故北山以楼、池两姓为主,还有少数姓金、张、施、杨等姓。
熟悉北山村的人都知道,这里虽然山高、树绿、竹翠、水清,但以前由于交通、信息不畅,一直是个贫困小山村。
改革开放后,开山修路,道路畅通,村民外出经商、打工,或在家开办农家乐,使整个村的生活水平快速上升。新农村建设把北山变成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成为九都慢生活旅游景点之一,并先后获得“金华市生态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长三角最美乡村”等美名。
一座山村的凤凰涅槃,必定有文化的鼎力助推。
在北山,仰可望满山青翠,俯可观碧水潺潺,近则花香扑鼻,远则竹影婆娑,挖春笋、摘野菜、采野果、踏水车,让游客尽享生态文化带来的惬意和喜悦;在北山,可以品尝到清明粿、手擀面、土鸡煲、窝窝头、腊肉笋、竹鞭笋、头羹饼、野生石斑鱼、红豆粿等山村特有的农家小吃,让游客感受传统饮食文化的精妙和乐趣;在北山,可寻访红色足迹、聆听红色故事、回味峥嵘岁月,让游客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北山在开辟新景点时,想方设法把文化内涵注入景区。在修建“北山讲堂”、“露天文化礼堂”的基础上,还在礼堂北侧开辟了“枫香古道”、“清源醉亭”、“九都览胜”等人文景点。据悉,下一步北山村还将开设“坚勇大队被服仓库遗址”、“抗战纪念亭”等红色景点,让红色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慢慢渗入村民和游客的心灵。
漫步北山的村里村外,我们不仅可以饱览优美风景,畅吸清新空气,还可在短短时间内,阅读到一个村庄的历史、文化、习俗,等等。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最简单却又最丰富的山村旅行。
图①古色古香,文化味浓郁的北山讲堂。
图②二三百米长的露天竹墙上,张贴着一幅幅宣传图。
图③矗立在村北半山腰上的露天文化礼堂。
图④像这种介绍民风民俗、红色故事的宣传廊在北山村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