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博物馆变得“亲民”?近些年,博物馆文创衍生品的开发,让博物馆走出了“深闺”,渐渐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突出科技感和“互联网+”概念
走进本届文交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展位,记者感受到了强烈的科技感和扑面而来的“互联网+”气息,国家博物馆以文创产品为载体,以“文物元素”为主线,相关展品在富含艺术性的同时,兼具功能性和实用性。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位里,一件3D卡片的作品吸引了许多人。只见工作人员把一张馆藏文物的明信片通过iPad一扫,这件文物就逼真立体地出现在iPad屏幕上,最有趣的是,还可以通过摄像头和文物进行自拍,将历史文物通过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让大家能把文物“带回家”。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创新形式,让博物馆的文物能更好地走进民众生活。”中国国家博物馆展馆有关负责人蒋名未说,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把博物馆文化传播出去。
“红楼钗裙”艺术衍生品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商报记者骆贤政摄
展出“红楼钗裙”艺术衍生品
“红楼钗裙”系列艺术丝巾、《红楼梦》工笔人物画经典作品系列……在文交会博物馆展区恭王府展位上,观众看着一样样镂刻着历史印记的物件,恍如穿越回了古代。
恭王府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为现存清代最完整的一座王府。恭王府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文交会期间,恭王府重点展出“红楼钗裙”艺术衍生品70余件,以及《红楼梦》工笔人物画的20多幅经典代表作。
“平时我们要上北京才能一睹芳容,如今家门口就能看个究竟,还能买个文博衍生品带回家欣赏,真的是赚到了!”来自义乌后宅的一位中年人兴奋地说。
参展商与客户在洽谈如何把《红楼梦》工笔人物画经典作品融入时尚生活。 商报记者骆贤政摄
文交会成博物馆衍生品展示的舞台
在文博展区里,记者还注意到一款名为“文房兽纹镂空”的笔筒,高贵大气,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展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笔筒是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战国时期文物“镂空兽纹铜奁形器”为原型设计开发的,“尺寸基本是1:1,造型、纹路等细节和原物一样。”
“古人用来放梳子、镜子等梳妆用品,现在我们用来放笔。”工作人员说,笔筒是重要的文房用具,这一功能变化更迎合了市场需求。
“每年推出100多个新款,百元以下的产品比较受欢迎。这次带来了200多个款式,部分是首次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展馆有关负责人说,连续三年参展效果都不错,文交会已是业内重要的展示和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