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氧吧——望道森林公园
何斯路村薰衣草园
精雕细琢的石明堂花厅
分水塘村的陈望道故居
“义乌城西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将成为电商小镇、快递小镇、陆港小镇、森旅小镇。”说起城西的发展前景,义乌市城西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德钧显得十分激动。
城西街道位于义乌市区以西,区位优势明显,总面积60.2平方公里。城西街道的前身城西镇于2001年义乌市域行政区划调整时设立,2003年12月城西撤镇建街道。影响深远的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义乌国际电子商务城三大平台也落户于城西街道,吸引了全球的大量人才涌入,城西人口增长迅速。
刘德钧表示,城西产业布局结构发展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第三产业将会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现在,以打造“休闲城西”为目标的旅游业正在全面推进中。
“近年来,城西街道以‘物流新城、休闲城西’为定位目标,制定了城西街道文化和旅游项目开发计划。城西街道依托良好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精品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绿色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现代都市农业文化等特色文化,已初步形成了一条以望道森林公园、陈望道故居、薰衣草基地、千年古刹圣寿禅寺、桥头上山文化遗址等为主的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刘德钧说,城西将成为一座休闲养生新城。
依托历史文化,
打造文化旅游路线
在历史文化领域,未来3年,城西街道将重点开发桥头上山文化遗址、圣寿寺佛教禅修文化和分水塘红色文化基地三个项目。
桥头上山文化遗址项目,主要是通过挖掘上山遗址,开发建设规划面积200亩的上山文化园,发展历史文物观光旅游项目。同时建设枣类博物馆,打造枣类历史及品种探秘、枣类采摘、蜜枣DIY等集观、采、品、制一条龙的休闲旅游线路。
千年古刹圣寿禅寺坐落于伏龙山的青山翠谷之中。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十四年(640年),距今已有1370多年历史,开山祖师为凤林禅师。元泰定二年(1325年),钱塘的千岩禅师来此大兴寺院,宏扬佛道从此名震江南。香火鼎盛时,圣寿禅寺有僧舍数百间,僧众近千人,甚至吸引了齐、鲁、燕、赵、秦、八番、日本、三韩、琉球等国内外僧众的奔走膜拜。宋濂、黄溍、方孝孺等多位名人雅士都曾前来讲学论道,留下了诸多佳话。现今的圣寿禅寺亭桥相连,亭寺呼应,景观优美,存有白乳泉、般若松、无尘殿、九松关、玉笋峰、洗钵池、瀑布崖、憩云亭、青松庵等众多人文景观遗迹。
分水塘村,四面环翠,冈峦为障,因村中一口池塘的水分两系,一支流往义乌,一支流往浦江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金(华)义(乌)浦(江)兰(溪)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域,是抗日武装第八大队主要活动地区之一。首个《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著名的语言学家陈望道就生长于此。村内建于清宣统年间至今仍保留完好的陈望道故居,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如今,分水塘正以发展红色旅游为依托,重新布局规划,力争建设成为集革命精神传承教育、红色文化休闲旅游、农家特色餐饮民宿为一体的新农村典范。
建设美丽乡村,
实现休闲文化旅游
腿、琴枋、雀替、门罩、栏轩、槅扇,还有檐下的花篮,处处都是经能工巧匠的斧斤雕琢而幻化出的生动典故。
吴坎头村毗邻四海大道,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风景优美,人杰地灵。东西两条溪水蜿蜒流过,形如二龙戏珠,古人有“槐里八景诗”流传至今。村内历代文才武将辈出,有忠翊郎若古,大元帅云峰,太学廷琏,登仕郎光进,岁进士有彪,郡庠生逢春、勉然等等。近年来,吴坎头村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但风情依旧。
长堰水库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义乌市六大水库之一,库区三面环山,水面广阔。集雨面积达14平方千米,总库容1172万立方,水库因坝址原有一座长堰而得名。驻足在长长的主坝上,微风徐来,波光粼粼,两边青山映入水中,倒影成画。几处山脚伸入水中,水岸迂回,岸生杂树,天然成趣。
“天然氧吧”望道森林公园位于城西街道西北部,占地面积1312.65公顷,东起陈望道故居,西至草大坪,南临长堰水库,北接浦江白石湾景区,公园内有各种植物79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种,森林覆盖达到84.1%,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徒步望道森林公园,穿行其间,翠色绵延,或竹影摇曳,或松涛阵阵,或藤蔓密布,峰峦叠嶂、林草呼应。在此间感受大自然最原始的气场,倾听鸟语虫鸣,颇得“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之意。
何斯路村、流下村、石明堂村和吴坎头村是未来三年义乌城西街道打造美丽乡村旅游的重点村庄。此外,城西街道还有美丽的长堰水库和望道森林公园。
何斯路村因大力发展象征“等待爱情”的薰衣草特色产业,而素有“义乌普罗旺斯”之称,是繁华义乌的世外桃源。2015年何斯路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村内环境静谧、景点棋布,有拙朴的燕子坳古村落、庄严的何家祠堂、风景秀丽的卧牛山冈、碧波荡漾的志成湖、钩云钓月的斯路何庄、中西合璧特色鲜明的明代古宅及有“中国汽车制造第一人”之称的何乃民故居等。近年来,何斯路村以打造生态观光游品牌为目标,不断开展生态人居建设。
流下村位于03省道以北,杭金衢高速以南,杭长高铁穿村而过。村庄地势平坦,风景优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流下村民风古朴,崇尚孝义治家。村里至今流传着第十代后裔孙楼景明,为了圆70岁老母亲游杭州西湖梦,建造“小西湖”的孝义故事。如今的流下村以发展孝义文化精品旅游为契机,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成为了镶嵌在中国东西大动脉——浙赣铁路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石明堂村也是“崇文重孝”村,其群山环绕,静如太古,形似燕窝,风景秀丽。据《西山王氏宗谱》记载,聚居在此的王氏一族追根溯源可是“书圣”王羲之的后裔,由其十九代子孙王宇于北宋末期迁移至此依地而居。历经九百余年的沧桑变迁,石明堂村“崇文重孝、崇文尚武、节孝兼崇”的民风世代相传,在王氏宗祠悬挂的历代牌匾中,应凤公“割股救母”、福寿公“急公好义”的民间传说依旧有迹可循。石明堂花厅也很有看头,花厅始建于1919年,占地589平方米,前后分两进院落,其外观采用了西洋元素。花厅最精美的部分是东阳木雕。步入宅院可以用“厅堂无处不飞花”来形容,月梁、花枋、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