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政建近照。
何政建:
【老兵档案】
姓名:何政建
年龄:96岁
地址:义乌后宅街道西河村
“从山门到龙潭水之间,两边都是大山,中间有一条50多米宽的河,一条小路有30公里长。日军116师团被我们包围在小路上,国民党安排了大批飞机进行密集轰炸。轰炸过后,我们大部队冲下山去,发现河里都是日军尸体,河水都被染红了,据说被炸死的日本鬼子有1万多人。”昨天,回忆起亲身经历过的湘西会战,何政建老人眉飞色舞,双手不停地比划。
何政建,1920年10月出生于义乌后宅街道西河村一个“大户”家庭,家里有兄妹8人,他排行老五,下有3个妹妹。他于1937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74军,亲历了上高会战、湘西会战等重大战役。抗战结束后继续在国民党部队服役,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因病回义乌务农至今。
18岁被抽壮丁去当兵
成了部队里的优秀兵
“小时候,我家的经济条件还不错,我在西河小学读了4年书,后来在家种田。”何政建18岁那年,国民党部队到西河村抽壮丁,按规定,他家5个兄弟要抽2个壮丁,身强力壮的何政建被选中。
“我们在义乌城里接受了短期训练,随后就到驻扎在江西的国民党陆军第74军服役。”何政建自豪地说,第74军是国民党的王牌部队,军长是大名鼎鼎的王耀武,整个部队都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1941年,因为在部队里表现好,他被评为优秀兵,并被推荐到陆军通讯学校学习通讯技能。“陆军通讯学校办在贵州,我在学校里当教学排长。”
完成学业后,何政建重回第74军,在第三营任中尉副官。后来,他随部队到了湖南,在衡阳接受作战技术方面的专业训练,成了一名“枪法准、能指挥作战”的优秀技术兵。
惨烈的上高之战
他痛失最好战友
“在江西,我们和日本鬼子打仗了。印象最深的是上高战役,我最好的战友何樟林就在那场战斗中牺牲了。他是廿三里何宅村人,当时才22岁。”何政建说,上高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时任国民党军委会参谋总长的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中国军队共击毙日军1.5万余人。
“上高战役我们打了1个月,无论从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给了日本侵略者极为沉重的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何政建清楚地记得,上高战役是1941年3月15日凌晨打响的,日军第33师团在炮兵和航空兵掩护下,向国民党正规军发起猛烈攻击,以上高为目标,企图将国民党王牌部队(第70军、第74军和第19集团军司令部)都压缩至上高附近,合围而歼之。中国军队全体官兵上下一心、英勇作战,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全面胜利。“作为这场战役的攻击主力,我们第74军被蒋介石以军委会名义授予‘飞虎旗’,那是国民革命军中的最高奖励。”
但让何政建心痛不已的是,他最要好的老乡何樟林在一次日军空袭战中牺牲了。“日军见冲锋受阻,便派飞机对龙王岭进行超低空扫射、轰炸。那次日机扔下的不是炸弹,而是威力极大的凝固汽油弹,落到阵地上一烧一大片,片片相连,整个龙王岭瞬间成了一座大火山,何樟林就在那次战斗中牺牲了。”
在湘西转战三年
难忘“血流成河”一幕
“从1943年到1945年,我都在湘西桃源、常德、芷江一带,经常和日本鬼子打仗。在大山的山腰上,双方碰到就打。”何政建说,在湘西辗转战斗了三年,印象最深的是湘西会战。
据悉,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中日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中国抗日正面战场从此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我记得一眼看去全都是高山,号称十万大山。那时候,日本鬼子最想攻下的是芷江,因为芷江是通往四川的门户,有一个飞虎队的空军基地。因此,在芷江一带,我们打仗的次数很多,他们进攻,我们防守。”何政建回忆,当时,他在军部运输队,主要负责运送子弹、炸药到前线。“我们部队把1万多日本鬼子包围在山门到龙潭水之间的路上,那是一条30公里长的小路,小路旁有一条50多米宽的河,在空军部队密集轰炸后,我们发起冲锋,抓了很多日军俘虏。”
老人说,当他冲下山时,顿见50多米宽的河道里都是鬼子尸体,河水都被染红了,“那个场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战争就那么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不愿打自己人请假回家
在浙赣铁路当了三年警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第74军军部回到南京,何政建随部队赴南京受降。
“后来,国民党部队与共产党部队打起来了,我觉得大家都是中国人,互相残杀没意思,就请假回家了。”1946年,何政建回到义乌老家。一年后,他被派到浙赣铁路警务处,住在杭州,在巡警训练班当教学班长。三个月后,他又被派到浙赣铁路南浔段德安站当警长。“后来又被调到新棋周、乐花、南昌等站当过警长,1949年解放后,我因为生病回家修养,之后就一直在家干农活了。”
如今,何政建的2个儿子和2个女儿都已年过六旬,他们一直视父亲为“家中一宝”,对他言听计从,照顾得非常周到。“他现在身体很好,一点毛病都没有,说起战斗经历,有时连说好几个小时都不累。”何政建的小儿子何兆洲说,父亲年轻时,还是村里有名的种田好手,一直颇受村民们的尊重。“他现在年纪大了,但在村里依然有一定的威望,大家都很尊重他。”
何政建乐呵着说,现在,他既当爷爷又当太公,四代同堂的日子过得很开心,就希望能多活几年。“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多活一天就是多享一天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