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旺针织”实施“机器换人”,提高劳动效率。
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积极推进“机器换人”,加大技改的扶持力度,增强内生动力。对生产设备投资额分别在300万元(含)以上和2000万元(含)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按其生产设备投资额的15%、18%分别给予贴息;对生产设备投资额分别在300万元(含)以上和2000万元(含)以上的“机器换人”项目,按其设备投资额的18%、20%分别给予贴息。同时积极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在针织行业的基础上,筹建饰品行业产业联盟。
“缝头,是袜子生产中最为繁琐的一道工序。一个手脚快、眼神又好的工人,一天最多只能加工约400双袜子,一般熟练工的产量则为300多双。”浙江宝娜斯袜业有限公司信息化负责人张开藩说,仅仅这一道工序,一双袜子的生产成本就要5角钱。更让企业犯难的是,缝头是一项技术工种,如今要招到熟练工已越来越难,而培养一个新人起码要耗时半年。
自从开展“机器换人”,企业的这一难题便迎刃而解。如今只需要一人操作机器,产量就可抵上之前的四五个工人。“这样一来,我们每年可省下五六十名工人约270万元的人工成本。”张开藩说,“机器换人”真正给企业带来了福音。
如浙江宝娜斯袜业有限公司一般,随着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推进,我市工业企业处处上演着“机器换人”的好戏。自201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机器换人”专项行动以来,一方面,深化“机器换人”政策扶持,连续三年对列入“机器换人”示范试点单位企业的重点技改项目,按实际设备投资额的8%—12%给予补助,财政资金每年投入6000万元到7000万元。另一方面,推进“机器换人”,以大企业大集团、高成长企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为重点,每年实施“机器换人”技改项目的企业达15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占60%以上。
在此基础上,为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实现行业装备的整体提升,我市还积极组建重点产业技术联盟。目前已建成由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和浪莎针织有限公司牵头的浙江省纺织业高技能锦纶纤维及其针织产业技术联盟。
不仅如此,我市还积极推进“两化融合”,提高重点产业产品智能化、设计数字化和管理精细化水平。目前,我市大部分规模以上企业都已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信息化应用。从生产效益上看,今年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57.2亿元;实现规上工业销售产值432亿元;制造业税收增长6.9%(包含免抵调增值税),拉动二产税收增长5.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