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领导动态 正文

义乌副市长王迎带队 与市民线上交流教育热点话题

发布时间: 2015-09-30 09:10:37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李爽爽

王迎

朱国清

葛晓明

张永民

楼旭君

  中国义乌网9月30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李爽爽)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每个家长关注的头等大事。流动人口子女在义就学,有何条件?有偿家教,如何杜绝?人才子女入学,有无优惠政策?……

  昨日上午,副市长王迎带领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朱国清,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葛晓明,人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永民,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流管办副主任楼旭君,共同走进“市民问政”直播间,围绕教育发展中的热点话题,与广大市民进行实时在线交流。

  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主持人:当前义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如何?

  王迎:近年来,我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发展多年走在全省前列。我市先后被列为全国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实验市、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国家级教育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市等。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2014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市评估。特别是近年来,我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大局为己任,从严治教,依法治教,努力塑造教育良好形象。目前,全市共有1所职业院校,1所技师学院,中小学112所,幼儿园355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园)生共22.1万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在校生12.4万人,其中外来建设者子女约6万人,公办小学每班平均1/3的学位都用于解决随迁子女就读问题,多的学校这一比例达到70%以上。149名外籍学生在具有接纳外籍子女资格的公办中小学就读。

  目前我市已引进多个优质民办教育品牌

  市民:现在义乌有没有国际学校?

  朱国清:近年来,义乌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满足多样化、高端教育需求方面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目前,我市正全力打造“万国商城”,为各国客商、经贸人才、创业者子女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是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近两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民办教育改革,加速国际教育步伐,先后引进了枫叶国际学校、复旦实验学校、台湾再兴教育等一批优质民办教育品牌,为义乌各类子女入学提供多样化“菜单”。此外,我们原先的一些民办学校也引进了国际化课程,如群星学校与苏州外国语学校合作,实现了华丽转身。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义乌教育事业多元化发展。

  流动人口子女在义入学需满足“三个一年”条件

  市民:我是外来人口,我小孩现在在民工子弟学校读六年级,马上就要升初中了,我想问他初中是在指定的学校读,还是考到哪个学校就在哪个学校读?

  葛晓明: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你小孩应回到户籍所在地的初中入学。但如果孩子在老家没有监护条件的话,也可以在义乌入学。在义乌入学要满足“三个一年”条件,即“在义乌就业满一年,居住满一年,缴纳养老保险满一年”。要注意的是,小学升初中是不用考试的,只要具备相关条件,就可以到就近学校去报名。还有其他不明白的,可以登录义乌教育网,仔细阅读相关文件。

  正面引领、反面警示双管齐下抓师德

  主持人:现在社会各界对有偿家教问题非常关注,目前教育部门对师德行风建设有什么举措?

  王迎:我市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认真落实教育部“十一条新规”、“六条红线”等要求,打组合拳整治教师逐利歪风。2014年5月,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教职工违规办班、带生及从事有偿家教处理办法》,以重典治理的决心、铁面执纪的手段治理师德失范现象。对教师违规带生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一年多来先后对8起事件21人作记过或警告处理。今年暑假查处了某中学5名教师违规参加“谢师宴”行为,并在媒体曝光,引起了极大震动。此外,从2013年始在教育网上推出名优教师榜,600多名教师上榜亮相。通过一手抓反面典型治理,一手抓名优教师培育,双管齐下,进一步促进师德师风的提升。

  流动人口总量和素质变化对教育工作提出新课题

  主持人:我市在流动人口集聚和管理方向有哪些新的变化,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楼旭君:我市作为全省流动人口最多的县级市,2014年底流动人口总量为131.7万,接近常住人口的两倍。从流动人口学历构成看,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有所减少,高中尤其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增幅较为明显。流动人口总量和素质方面的变化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流动人口素质提升,与我市的融合程度提高,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民生改善尤其是对子女教育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市要吸引人才、满足用工需求,也必须及时回应流动人口在教育方面的需求,根据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改革试点要求,增加教育投入,加快解决在我市稳定居住、稳定就业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主持人:我市在流动人口集聚和管理方向有哪些新的变化,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楼旭君:我市作为全省流动人口最多的县级市,2014年底流动人口总量为131.7万,接近常住人口的两倍。从流动人口学历构成看,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有所减少,高中尤其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增幅较为明显。流动人口总量和素质方面的变化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流动人口素质提升,与我市的融合程度提高,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民生改善尤其是对子女教育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市要吸引人才、满足用工需求,也必须及时回应流动人口在教育方面的需求,根据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改革试点要求,增加教育投入,加快解决在我市稳定居住、稳定就业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今年我市安排228名企业及单位人才子女入学

  主持人:目前我市正打造人才高地,住房和子女入学问题是广大人才关注的热点,我市在服务人才、服务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有什么举措?

  张永民:为了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人才子女入学、人才房保障等系列制度组合拳。去年,我市已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人才子女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17类人才的资格认定、入学报名等相关程序与责任部门。今年的人才子女入学工作,我们继续遵循这一文件精神,多次与教育局及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2015年义乌市人才子女入学操作方案》,进一步拓展了人才认定的范围。今年,按政策安排了企业及单位的人才子女入学228名,比去年增加了33名。

  接下来,为进一步服务义乌城市转型升级,增加城市配套服务对人才的吸引力,我们将在执行相关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子女入学方案,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各类人才对子女入学教育的需要。

  多措并举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主持人:教育部门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王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小学是形成思想、铸造灵魂的关键阶段,基础教育承担着打好学生精神底色、促进学生成人成材的使命。近年来我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传统文化育德,以美丽工程润心,努力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磁场”。

  一是抓细抓小抓常,把德育化虚为实,将德育课程化、适龄化、生活化、社会化。二是追寻传统文化根脉,丰厚学校育人土壤,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德育资源。构建了“体艺技劳”项目布点学校、特色学校、基地学校“金字塔”型体系。三是推进课程改革,落实选择性教育理念,让学校不再是应试教育下千篇一律生产流水线的产品制造地,而是万物竞相生长的生态湿地。四是树好身边榜样,讲好教育故事,为学生健康成长立好标杆,铸造新时期教育精神和校园文化。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