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吴溪绿道,杂乱不见了,只留下碧水清清,绿草悠悠。
佛堂老公交车站旧景,图中简易的钢棚,是乘客候车时唯一能避雨的地方,而且夏天“热”冬天“冷”。
新公交车站候车室窗明几净。
智慧网络全覆盖
在实现创建目标过程中,佛堂镇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完善的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网格指挥中心。
9月的一天,网格长成旭军在日常巡查时,发现双峰路有一段路面出现大量积水,导致人员车辆往来不便。他马上通过手机终端拍下现场,将这一情况上报网格指挥中心。10分钟后,指挥中心将此案件交派给佛堂镇城管办处置。随后,中心大屏幕上监控显示,环卫所工作人员已经到达积水地点处理此事。整个过程,不超过半个小时。
如此高的处理效率,依靠的正是佛堂镇在全市率先推行的全员全科网格管理模式。去年开始,佛堂就以300—500户为单个网格,将全镇划分为81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1名网格员,每个网格、每个团队配置1套由平板电脑、无线上网卡和移动电源组成的移动终端设备。所有需要交办的任务通过短信平台和移动终端实时发送至相关责任网格,网格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对网格内基础数据进行定时更新,及时完成交办的各类任务,并将网格内疑难问题提交至网格管理平台寻求“支援”。
佛堂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金业成说,佛堂的网格指挥中心就像配备了千里眼的大脑,“如有任务要发布,网格中心只要通过网络将电子文档下发到工作人员的移动终端即可。一旦发现哪里有情况,第一时间通知工作人员立即行动”。这个模式的另一大利器,就是覆盖全镇的视频监控系统。“所有监控分批进行维护及更新换代,届时都可以实现高倍率放大,对全镇区道路整体情况和城市部件进行精细化管理。比如路灯不亮、窨井盖损坏等问题,都可以被及时发现并整改。”金业成说。
据悉,全员全科网格管理模式自2014年5月6日正式推行以来,佛堂镇81个网格2718名服务队成员共联系服务群众21万人。一线接受便民服务、投诉举报等群众关心的应急问题处理及回复时间,由之前的5—10个工作日缩短为1—2个工作日。
“老大难”变身“精品工程”
结合第一轮复审中提出的几个重难点问题,佛堂镇通过加大投入,攻坚克难,完成了几处重点问题整改。其中改变最为显著的,就是公交车站。
来自小六石村的楼大爷今年已经60多岁了,几乎每天坐523路公交车来回村里和镇上。他说:“以前的老车站,停车场都是沙土路。雨天泥泞难走,一不小心就被车子溅到水。晴天尘土飞扬,每个人走进来都要捂着脸。车站里没有候车厅,下雨天大家要等车,都挤在门口一个小小的钢棚下面。”
佛堂镇公交车站站长金荣刚说,佛堂老公交车站不仅设施落后,还没有公共厕所,卫生状况堪忧。为改变这一情况,佛堂镇投资7500万元,新建了兼公交与客运双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式客运站。新车站于今年1月29日正式投入使用,站内设施齐全,设有候车室、售票大厅、地下车库、服务咨询台,并可提供全市客运站联网售票、公交IC卡售卡及充值等业务。
如今,佛堂居民聊起新老公交车站,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那真是一个天一个地,根本没法比。”楼大爷说:“新车站候车厅又大又亮堂,买票什么的都很快。等车的时候,风吹不着雨也淋不到,聊聊天看看报都变得很舒服。而且,大家再也不用到处找厕所了。”
过去脏乱差如今美如画
佛堂镇上另一个发生翻天覆地般变化的地方,就是吴溪绿道。
吴溪绿道是佛堂镇城南区域唯一一条与义乌江连接的绿道,途经剡溪、雅西、大田、鲁雅等10个村以及佛堂工业功能区。在明清时期,吴溪是佛堂古镇历史上主要的生态景观载体,曾有“为爱依依在碧堤,飞花点点入吴溪”的描述。而过去几年,吴溪绿道一度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杂草丛生,满目荒芜。
为了让吴溪绿道恢复“美貌”,2013年,全长约6千米、规划面积约71公顷(其中水系面积约20公顷、绿地面积约51公顷)的吴溪绿道工程正式开启。如今,投资1.2亿元的吴溪绿道已完成一期、二期工程,建成区绿化总面积284.7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6.5%。
现在,吴溪绿道内绿树成荫,郁郁葱葱,鲜花点缀,美不胜收。绿道还通过开辟曲伏多趣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设置健康指数标识系统等,充分满足沿线居民健身与游憩需求。而佛堂镇形成了以道院山生态公园为核心,以各道路绿化带为纽带,以吴溪绿道为亮点,以居住区组团绿化为点缀的生态绿地系统,成功创建53个义乌市级生态村、43个金华市级生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