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陈跃俊:留住缸窑古村千年文化

发布时间: 2015-11-09 10:06:13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何欣

  走进义乌市义亭镇缸窑古村,一股宁静祥和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陈跃俊走在青砖和鹅卵石铺砌的小道上,边走边将缸窑古村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故事娓娓道来。作为缸窑村党支部书记,陈跃俊正在为重振缸窑村传统文化持续发力。

  不能破坏祖宗留下的宝贝

  陈跃俊连任3届缸窑村村两委委员,对缸窑村的大小事务有着自己的规划。他很重视缸窑传统文化,坚持认为:“既然脚踩红泥土,就要把制陶文化的根留住。”

  2009年,义乌个别地方出现登革热病例。陈跃俊回忆道:“当时村里人心惶惶,大家都想方设法灭蚊。”村中的古窑旁露天堆放着许多以前留下的陶器,下雨后积水,容易滋生蚊子。有人认为应该毁掉这些陶器,消除积水以达到灭蚊的目的。但负责修缮古窑的陈跃俊坚决反对:“不能破坏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原来,在修缮古窑过程中,陈跃俊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村民们习以为常的陶器是缸窑村的一笔财富。为了灭蚊,陈跃俊把陶制容器倒过来放,既解决了积水问题,又保住了陶器。这些陶器躲过一场浩劫,如今成了缸窑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缸窑文化传承的载体。

  打扫村子待客来

  2013年,当选为缸窑村党支部书记后,陈跃俊对村庄环境卫生进行了大力整治。为了让门口塘、村中塘变成一池清流,村两委请人对池塘进行清淤;为了让垃圾不落地,村内转角处、墙根处、小路旁放置了分类垃圾桶;为了雨天小路不再泥泞,家家户户的门前道路铺设了鹅卵石……

  以前,东金(东阳至金华)古驿道从村中穿过。如今,驿道标配的青石板已延伸至村民家门口。为了保持村貌的古风,村里修路4公里,全部采用鹅卵石、青砖、陶砖、石板等材料,道路两旁的绿化带见缝插绿,整洁有序。

  “谦受堂、陈记酒坊、龙眼古井、龙窑、文化礼堂、陶艺体验中心……一个个景点随着鹅卵石小道逐步展开。”陈跃俊很满意现在的道路铺设,对一路上的景点如数家珍。为了改善村貌,他特地请中国美术学院等专业院校的专家帮忙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各个细节进行完善。

  重燃缸窑文化之火

  周末时间,金华市区的婺剧爱好者会到缸窑村的文化礼堂表演婺剧。文化礼堂有一间有着20多年历史的农家书屋,孩子们放学后可到这里借阅图书。节假日与周末,陶艺体验中心坐满了热爱陶艺制作的大人与孩子……如今的缸窑村散发着传统文化的新鲜活力。

  文化古村初具规模,缸窑村引起各级领导重视。陈跃俊先后接待了多位前来参观的领导,其中包括国家副主席李源潮、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缸窑村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宜居示范村、金华市精品村,陈跃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

  陈跃俊说,他要打造一个可以让人享受慢生活的文化古村落,让前来参观的游客“看千年窑火,品千年传承老酒,住八百年陶房,学一脉相承的陶艺,听陶工爷爷讲故事”。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