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新欧”运作团队
中国义乌网11月18日讯(记者 何欣)今天是11月18日,正好是“义新欧”中欧班列平稳运行一周年。
在这一周年的日子里,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内部并没有安排什么周年庆仪式,副总方旭东对员工们说:“我们换上制服,去西站拍张集体照吧。”
此时,天盟实业公司董事长冯旭斌正在国外,为“义新欧”中欧班列今后的发展搭桥铺路。
截至目前,“义新欧”中欧班列累计发运往返班列31次,累计装载集装箱1748个。其中,去程班列共发运26次,装载1548个标箱;回程班列共发运5次,装载200个标箱。
这些数字背后的汗水用车载斗量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天盟董事长冯旭斌:一年到头风雨兼程
冯旭斌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只行李箱,“随时为出差做准备。”冯旭斌说,“2014年,我基本在路上。”这一年,不包括国际飞行,他“飞”了106次,132151公里。
首列发车时,冯旭斌站在火车旁红了眼眶。“为这条线,我失去了大部分生活,但自豪和快乐足以让我回忆一辈子。作为一家在义乌成长的企业,能够参与到这么重大的事件中,这是一种使命感。”
冯旭斌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公司将开始增资扩股,面临快速扩张,团队急需重组;国内外的贸易商等着我们的方案;运行途中的困难不断需要处理;海外网点的建设也正在展开……”他报了一大串工作安排,很忙却也很有节奏。
铁道工作者老李与小张:丝路起点清苦坚守
李青春,43岁,皮肤黝黑。郑韬,23岁,皮肤白皙。二人是义乌海关关员,因为工作地点的关系——“义新欧”铁路班列义乌点,岗位的意义有些不同寻常——他们是“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实施的一分子。
自首趟“义新欧”班列2014年11月18日发车以来,李青春和郑韬就将“青春”奉献在此——义新欧线路的起点义乌西站,两位海关关员值守岗位,远离市区喧嚣,不分昼夜,穿梭在闷热的集装箱里,为丝绸之路保驾护航。
老李和小郑说,海关关员是一份清苦的工作,在两个人的丝路背后,凝聚着义乌制造的光影,是一个城市的梦想,也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义新欧班列已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营。
“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路上,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在挥洒汗水,有一群孜孜不倦的人在镌刻梦想,有一群心怀远方的人在风雨兼程。这条铁路,已不仅仅是商品来往的渠道,也是中欧人民对远方世界的期盼,更是千年丝路精神在新丝路人身上的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