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一个地区走向强盛的内在动力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当下,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深入推进,囊括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企业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成为义乌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支撑。近年来,义乌坚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创新人才集聚举措,在引才、留才、育才等方面不遗余力。人才强市,正当其时。
放眼全球,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招才引智
义乌是一座商机无限的城市、一座财富涌流的城市、一座前景广阔的城市,更是一座求贤若渴的城市。
英才计划,以史上最大力度面向全球广发“英雄帖”
5年内,对创业、创新、社会事业发展紧缺人才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2000万元、400万元的奖励资助……去年,我市出台了备受关注的“义乌英才”计划。据悉,这是义乌迄今为止出台的扶持力度最大、最具地方特色的人才政策。
市委出台的《关于实施“义乌英才”计划的若干意见(试行)》中指出,力争用5年时间,面向全球引进培育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领军人才30名;引进培育符合我市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重点创业团队20支、创业人才100名;引进培育能突破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水平、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100名;引进社会事业发展紧缺人才50名,努力把义乌打造成为充满活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贸易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
该意见还进一步明确了引进培育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紧缺人才的扶持政策。如,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经专家评审后,5年内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奖励资助,对于特别突出的人才,可一人一议,上不封顶。
专才特聘,两年引进161名紧缺专业技术人才
我市在人才招聘方面积极创新举措,变被动为主动,变“等上门”为“送上门”。
去年2月份,我市举行了“专才特聘”签约仪式,80多位来自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的“名校优生”在义乌签约落地,由此开启了我市的“专才特聘”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8月份,近两年“专才特聘”系列活动共为我市引进161名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88人。
相对于一般的招聘活动,“专才特聘”不仅专业要求更明确、方式更灵活、效果更显著,还切实改变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上的“被动”和“等上门”状态。一般来说,每年的十一二月份是各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也是各大用人单位的黄金“抢人期”。近几年来,每逢这个时候,我市相关部门就会组织部分事业单位开展“专才特聘”高校行系列招聘活动。
化被动为主动,“专才特聘”不仅充分激发了各用人单位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还有效拉近了人才供需双方的时空距离。活动开展期间,用人单位可以直接入校招聘,现场与应聘者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和洽谈,双方直接“亮牌”,告诉对方“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需要什么样的岗位”,如果彼此条件都符合就可以达成“牵手”意向。
对接活动,力促海内外专家高端项目“牵手”义乌
在11月7日举行的旅外博士专家高端项目对接活动上,40多位旅外博士专家携带相关技术和项目,与我市120多家企业进行洽谈对接。据不完全统计,该活动初步达成项目合作意向51个,现场达成合作意向9个。
据悉,这是近年来我市一年一度的品牌“对接活动”。该活动由市委组织部和市人力社保局共同主办,包括招才引智推介和高端项目对接洽谈两个环节。在推介环节,主办方会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组织部分平台机构进行宣传推荐。到了对接环节,博士专家现场摆台,企业定向来洽谈。一边是带着高端项目来义乌寻找资本对接、落地企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一边是对人才和项目无比渴望的本土企业及投资人,双方都带着目标和诚意在这里寻求“牵手”的可能。
11月15日—16日,作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千人、万人计划”主题系列活动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主题峰会在我市举行。近年来,我市的人才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4年国家和浙江省“千人计划”入选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有三位专家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三位专家入选浙江省“千人计划”。会上,几位专家得到了政府的资助奖励,浙江“千人计划”义乌产业园也同时授牌。
在主题峰会期间举行的项目对接洽谈会上,40名“千人计划”专家带着项目现场与80余家参会企业代表进行了项目对接和洽谈。
筑巢引凤,以良好的环境破解“留才难”
环境优,则人才聚,事业兴。人才引进来后,政府部门除了提供政策配套、咨询服务等服务外,还需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子女就学等“留下来”的后顾之忧。
工资福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来义,近年来我市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政策。
以工资福利待遇(事业单位)为例———
工资待遇
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一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金、特殊岗位津贴、福利等,个人收入水平主要根据所在单位的类别、本人专业技术职务、工作业绩等因素综合确定,有较好的待遇保障。对部分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实行协议年薪。
社会保障
签订聘用合同后,依法参加“五险一金”。
其他福利
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产假、哺乳假、病事假等各种假期制度,根据工作资历享受工会疗养待遇。
住房保障
去年8月份,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才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等三个政策性文件,全面启动人才住房保障工作。为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本次人才住房保障申报工作实行一站式受理、部门联审同步推进的方式进行。
人才提交相关材料至所在镇街或主管部门,申报材料由相关部门汇总整理后,按“分批送审、滚动推进”的办法,发送国土、建设、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各部门同步开展职称、学历、户籍、婚姻状况、工作年限、享受政策性住房和农村宅基地批建等情况审核。审核通过后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再送城投公司进入购房及补助兑现阶段。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份,2014年度人才住房政策实施已结束,完成购房的共有465人,政府兑现购房补贴1.9亿元。
子女入学
去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人才子女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意见中所指的人才子女入学适用于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各公办小学、初中。
该意见的保障对象主要有17大类,其中,经市人才部门确认,符合相关条件的创业创新人才(Ⅰ类),由市教育局统筹,优先安排其子女入学;符合相关条件且人才子女户籍不在本市的创业创新人才(Ⅱ类),按照父母工作或居住地相对就近原则,由市教育局统筹安排其子女入学。
这里的Ⅰ类创业创新人才有: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国家级重点人才(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等);
3.省部级重点人才(包括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省特级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员,博士生导师等);
4.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
5.市政府公布的上年度本市20强工业企业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及以上的领军人才;市税务、国土部门联合认定的上年度用地5亩以上、纳税总额300万元以上,按亩产税收从高到低排名前50名的工业企业主要负责人;
6.市税务部门认定的上年度纳税前20名非工业企业的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及以上的领军人才(在国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工作的本地户籍人员除外);
7.市委、市政府签约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负责人;
8.经市委人才办认定的其他高层次人才。
另外,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全面提高转型发展质效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支持各平台、园区创造条件,给予公寓配套、入驻补贴、创业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加大创业创新激励力度,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人才房、入学学位、落户指标,根据贡献优先安排给A类企业、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人才项目,由企业自主支配等等。
强化服务,以诚信和诚意培育人才
从某种程度来说,引才、留才,只是人才工作的一小部分,对于如何发现、培养在义的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才是人才强市的根本。
“千人计划”,39个项目落地18个项目洽谈
“千人计划”产业园是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平台。据了解,目前该产业园按照“边建设、边招引、边落地”的思路,已成功引进、培育“千人计划”专家领衔项目39个,另有18个项目正在洽谈中,整个产业园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为推进“千人计划”产业园建设,我市积极实施“项目化”引才、“资本”引才和“市场”引才。其中,注重从引进人才个体转向“项目化”引才,每年开展“义乌英才”评审,优先考虑符合义乌产业发展需求的带项目、带团队的人才。目前,“义乌英才”计划中“项目化”引才达到93%,已兑现扶持资金2940万元。
为优化创业环境,在园区设立人才服务中心,实行全程代办制,专人负责人才项目注册落地及后续服务工作,实现“点对点”精确服务,提高项目落地的时效性。重视人才安居问题,把子女就学、住房保障作为突破口,重点解决了17类人才的349位子女的就学问题,并在园区配套人才公寓让专家免费拎包入住。
配套奖励,大力引进培育“千人计划”专家
《关于实施“义乌英才”计划的若干意见(试行)》中,对“实行高层次人才配套奖励”进行明确———
在义乌参加国家或浙江省“千人计划”答辩的,给予一定经费的奖励;申报并入选国家或浙江省“千人计划”的,由市财政按照浙江省奖励标准1:2的比例给予配套奖励。入选“万人计划”的,由市财政按国家资助1:1的比例给予配套资助。已入选国家或浙江省“千人计划”来义创业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市财政分别给予每人80万元、50万元奖励。已入选“万人计划”来义创业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市财政给予每人50万元奖励。
政府优先保障高层次人才住房,妥善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根据相关政策给予政府津贴,每人每月标准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8000元,国家级重点人才3000元,省部级重点人才2000元,具有博士学历学位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1000元。政府津贴发放期限不超过5年。
产业基金,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11月12日,义乌市政府产业基金发布会暨合作洽谈会在杭州举行。这标志着首期出资规模10亿元的市政府产业基金正式启动,将进一步推进义乌创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义乌市政府产业基金将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有效对接全省七大战略产业,重点发展贴合义乌特色的日用时尚消费品、信息网络安全、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健康等产业,并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义新欧”等项目建设。投资方式一般以母基金的形式,通过设立“种子基金”、“创投基金”、“定向基金”、“并购基金”等各种“子基金”模式进行运作,对重大项目也可采取注入资本金、直接参股、跟进投资、参与定向增发或优先股等模式进行运作。产业基地对政府需要重点扶持的投资项目,可以采取一定期限收益让渡、约定退出期限和回报率等方式给予支持。
为促进各类项目合作,我市将创造最宽松的环境,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实施最有力的保障,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
人才是成就事业的决定性因素。以郭振荣为例,他是义乌本土培养出来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用“一个人救活一个产业”案例验证了以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