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2月7日讯(记者 蒋守洋 通讯员 黄夏萍)在义乌江东街道一个叫船埠头村的地方,有一条亮眼的“江滨绿廊”美卧义乌江边,创造如此美景的,并不是高价专业的工程团队,而是4位年逾六十的花甲老人。
一年前,船埠头村一带的江岸上还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垃圾,拾荒者也不少,垃圾焚烧现象时有发生。村里想沿江岸建一条绿道,但却面临一个现实问题:缺钱。
4位花甲老人主动上阵 手推肩挑不服老
得知村里打算建设“江滨绿廊”,61岁老支书吴仁杰、64岁老党员吴广丰、67岁老党员吴厚林及61岁村民吴惠民第一时间站了出来,他们要为“江滨绿廊”建设义务劳动。
今年4月份以来,四位老人把大把的时间精力都花在了江滨绿廊建设上。
每天早上6点不到,匆匆吃完早饭的四位老人就穿梭在了乡间小道上,中午回家吃个饭,下午又干到傍晚才回家休息。村里路刚修时,无法过手推车,泥沙搬运到江边全靠扁担双肩挑,做惯了农活的老人们毫不介意,“我们年轻的时候更重的活都干过,这点根本不在话下。”100多斤的沙子,担在肩上压弯了扁担,一趟来回要挑一里多地,每天四五十趟,一天下来整个肩膀就又红又肿。
四五月的气温有时高达三十多度,四位老人坚持了下来。就是这股子“倔脾气”,这一份热心肠,让老人们将苦累化成了蜜糖不懈坚持着。
终于,辛勤劳作换来了明显的成果:他们仅花费13万元就完成了本来耗资40万元左右的工程。他们用手脚上磨出的无数个血泡和老茧彰显了这个时代难得的“愚公移山”精神,彰显了为民做实事的一颗颗不老“红心”。
村长吴厚献说:“这条江滨绿廊不只是一处休闲地,更是把一边的义乌江与另一边农田隔开的重要堤坝。”正是因为这条绿廊,使得在梅雨季节义乌江水水位上涨时,另一侧的农田依然没有水患的侵扰,这很大程度上保住了村民们的财产。
环境优美有人气 村民自发来守护
一条小道蜿蜒曲折,两边绿草萋萋,刚种下不久的小树苗正在茁壮成长;绿廊边就是缓缓流淌的义乌江,江水滚滚向前,泛起层层涟漪。四位老人沿着义乌江修葺的“江滨绿廊”总长620米,宽50米,是他们用双手垒砌的。
这里每天都有上百名村民和附近群众前来休憩嬉戏,晴好的日子,秋千架边满是排队等着荡秋千的孩子们。看着孩子们满溢的笑容,四位老人觉得无比暖心,之前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村民丁士良自从6月绿廊基本完工后就几乎天天来这里打扫卫生,“我做这些都是应该的,老人们这么辛苦建起来的,一定要好好养护,现在村民们素质都变好了,大家都很自觉的不乱扔垃圾,也不破坏花草,每个人都对这里有感情。”
在这个本地人口仅500多人,外来人口却有1000多人的村庄里,老一辈的无私奉献也激发了村民们主动保护村里环境的热情。一位自家门前有池塘的村民,每天都用长杆网兜打捞清理池塘内的漂浮物,每隔一段时间就往池塘里注入清水,当村委提出可以支付一点劳务费时,村民拒绝了,“我不要工资,这是我自愿做的,自家门口池塘干净了我看着也舒心,我一定要让这门口塘以后清得可以看见鱼。”
村民们都很爱惜环境,会主动劝导乱扔垃圾的市民,主动清理村里犄角旮旯处堆放的废弃物。在这样的氛围下,老人们的“红心”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守护绿廊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