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先生在理货。
中国义乌网12月15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龚盈盈)昨日,天空飘着细雨,记者看到江东街道东新屋村的申通快递门店内一片忙碌,时不时装满包裹的厢式卡车从这里奔向四面八方。在义乌,除了“网店第一村”青岩刘村名声在外,东新屋村在电子商务领域也占据着一席之地。东新屋村位于江东街道青口工作片,距国际商贸城3公里,南临310省道、北靠稠廿公路、毗邻甬金高速公路义乌东出口处,交通四通八达。凭借良好的地理位置,东新屋村吸引了不少创客在这里“安家落户”。从无到有,现今,这个村域面积仅为13.6万平方米的小村庄,逐渐发展成为我市电子商务实践基地,目前村内分布了约600家电商企业。
线上线下融合 探索发展新路径
2007年,东新屋村已基本完成了旧改。“当时,‘仓库经济’十分流行,得益于优越的地理区位,东新屋村的出租房多数用于外贸商品储存。”东新屋村党支部书记金名潮介绍,虽然部分村民房租收益渐涨,随之而来却产生了“租金竞争”、噪声污染、社会治安等问题。为了让村民集体致富增收,2011年,村两委萌发了引进商品“专业街”的设想,经过宣传、引进,逐渐将东新屋村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最专业的机械配件市场。
随着机械配件市场的发展,东新屋村变成一个富裕起来的新农村。富起来的东新屋村民把钱投入到本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素质上。后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村两委把电子商务产业链建设作为一项便民、利民、惠民的工程来抓,全力做好物流设施配套、项目宣传、办理营业执照一条龙服务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因此,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环境和村里配套设施,吸引了不少创客来东新屋村创业创新。
据了解,目前共有600多家电商企业在该村“落户”,有的一栋房屋就入驻了四五家电商,而村里的门面房则被各家快递公司“瓜分”。
凭借物流、硬件设施等优势吸引创客创业致富
在该村15幢的二楼,淘宝旺旺的“叮咚”“叮咚”声不绝于耳。在这里,一侧的办公区摆着电脑和打单机,2名员工正忙着接单,另一侧的仓储区被货架、各式各样的打底裤、围巾挤得满满当当,6个员工熟练地分货、包装、打包。来自辽宁的马先生在这里已经打拼了7年,最早他在老家做饰品生意,到了义乌后,他发现传统饰品生意利润单薄且竞争激烈。此时马先生决定调整思路,放弃饰品生意,根据好友推荐,在淘宝网做起了打底裤的生意。
从传统行业转型做电子商务,马先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买来教程书,没日没夜地学开店技术、学网店产品的包装方法、学拍照处理图片、学网络推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网店终于越做越大,从一开始3名员工发展到现在的30名员工,每天忙忙碌碌要发出4000多个快件包裹。
“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电商的好处比比皆是。”马先生表示,当时选择做电商,他觉得非常明智,而选择在东新屋村是因为他觉得地理位置非常好,开车十分钟就到国际商贸城,村里又有那么多的快递公司,货源、物流问题都解决了。
在东新屋村,与马先生有一样想法的人真不少,在该村经营日用百货用品的阳女士也表示,最早选在东新屋村就是看中这里房租便宜,地方大。之前刚来义乌时也跑了几个地方看房子,最终还是选择了这里。
东新屋村的“农村电商”已经刮起一阵普及之风,不仅实现了外出青年在家门口安居的梦想,还让村民像城里人一样实现“鼠标轻轻点,财富滚滚来”的创业致富梦想。红糖是义乌的土特产,在青口圆盘边上的青口红糖厂的老板楼先生也跟随潮流做起了电商。“网上市场就是大,现在每天都有一两百个订单,比传统的销路宽了不少。真想不到,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互联网还有这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谈起网上开店,义亭镇王阡村的楼先生觉得自己选对了方向,“只要产品实在,东西保质保量……我们的产品就不愁没销路啊。最早我在农村老家种甘蔗,后来发现这一带没有红糖的相关产业,我就来到东新屋村。”放下“锄头”,做起电商,让这位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从去年搬到这里开始做红糖生意,到现在已经发展了不少“粉丝”,平时他既做零售的实体生意,又做“电商”,每天都要将自家加工的红糖制品发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