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在《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创新农村商业模式,并对如何完善农村电商发展作出了具体规划和指导。《意见》的发布也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近日,由义乌市供销集团与浙江澜蓝汇市场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澜蓝汇”)联合打造的,义乌市农创园已正式成立。据了解,义乌市农创园是义乌首家“农”字号的特色电商产业园,园区位于北苑街道复兴大楼,毗邻义乌副食品市场,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
园区功能齐全
为促进“农村电商”发展“修路”
众所周知,近年来义乌电子商务发展较快,各类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劲头十足,也带动了一批传统制造企业积极转型升级。此外,趁着创新农村商业模式的“春风”,义乌市在“农村电商”领域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网货下乡和农特产品进城,是“农村电商”一词的两层关键含义。由于义乌城乡差距小、物流发达,网货下乡之路在义乌并不难走。但让义乌的农特产品走出去、走向全国和全球,却非易事。“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句极具时代感的口号,也同样适用于当下的“农村电商”发展之路。
“打造义乌市农创园,不光是为了聚集一批农特产品电商企业,更重要的是孵化服务一批农特产品创业电商企业。”澜蓝汇负责人透露,“"农村电商"政策的核心,在于助农致富。其中,农特产品展销平台的搭建、对外"网路"的铺设,引进优秀的案例与平台、精准服务并孵化中小农特产品企业对义乌农村、农民和农业经济来说,尤为重要。因此,除了基本的展示和办公空间外,园区内还会入驻包括互联网企业、农特产品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商等在内的创投服务企业和电商培训企业。”
据了解,园区内设有农特产品展示区、农业文化博览区、商务办公区、电商运营区、综合增值服务区、创业孵化洽谈区、O2O分拣配送区、生态农园体验区等功能区,其中还特设农特产品电商创客中心。园区将通过聚集电商企业、生产方、第三方供货商、产品设计与包装企业等产业链相关环节企业,打造线上集聚和交易平台,打通并拓宽生产企业与电商企业之间的渠道。
此外,园区还将围绕农特产品电商的发展需求,提供精准服务,搭建金融服务、人才交流、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中介服务等服务平台,吸引电商企业、电商人才入园创业、孵化发展。并且为农户、合作社等农业主体提供多平台代运营服务,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营销大户进驻农特产品线上市场。在此平台基础上,提升农特产品电商自身的商业价值、品牌价值等延伸属性价值,培育扶持入驻中小微农特产品企业做强做大,最终实现义乌农特产品销售模式的转型升级。
“走出去”+“引进来”
积极打造省级示范园区
农特产品电商,究竟路在何方?许多业内人士都曾指出,要做大做强农特产品电子商务产业,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是关键,而集群发展和抱团则是致胜法宝。截至目前,园区内签约入驻企业已超八成,吸引了众多义乌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入驻。此外,园区还与新疆阿克苏农特产品基地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接下来,还将会有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电商企业和农特产品生产基地入驻园区,通过优质资源共享,带动本地农特产品关联产业的发展,推动农特产品电商产业集群形成。
园区负责人坦言:“农特产品电商发展之路依旧任重道远。目前,农特产品电商仍处于起步阶段。义乌本地的农特产品品牌虽多,但真正知名的品牌相对较少,部分本地的农特产品很难抵挡外省市名优特产品的冲击。本地农特产品对外开拓市场能力相对较弱,且本地品牌在全国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可以说,义乌的农特产品电商没有形成明显的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特产品电商企业向品牌化、公司化、规模化方向的发展。”
搭乘电商快车,通过以农特产品推送为代表的“互联网+农特产品”,再到以人员培训、物流配送、品牌建设为代表的“互联网+农业经营”,最后整合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实现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于一体的“互联网+农业管理”,能够让成长型的企业在渠道中树立品牌。此外,在立足于本地优势,围绕建设区域品牌特色的同时,与外地农特产品基地达成积极合作,引进学习优秀案例,是打造本地特色农特产品品牌的关键。“园区将通过采取"科技园区+创业孵化"的运营模式,旨在成为专业性强、影响力大、辐射范围广的农特产品电商集聚区。”园区负责人表示,“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以优化服务为核心,坚持农特产品开发与产业企业培育并举,力争在未来两年内完成100家大商优商的品牌化建设落地。”从而实现将义乌首个“农”字号的特色电商产业园打造为省级农创示范园区的美好愿景。
据了解,目前义乌市农创园的建设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并将于今年4月正式开园。期待园区的成熟运转能够进一步推动义乌农特产品走向全国、走向海外,并促进义乌农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引领本地传统农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