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2月10日讯(记者 何欣)走进吉流连的书房,一排排书柜一尘不染,各式各样的书籍整齐摆放在玻璃橱柜内,就像走进了一个精致的小图书馆。从1998年起至今,吉流连先后被评为“金华藏书之家”、“义乌市藏书家”、“浙江省农村文化示范户”。
知识匮乏年代难掩求知欲
吉流连上小学时特别喜爱看小人书,由于零花钱不多,他就去池塘抓鱼赚钱买书看。到了12岁时,吉流连藏书已达到一定的数量,就与几个小伙伴一起去义乌老百货大楼楼下、火车站门口摆书摊。路过的市民可以花一分钱看一本书,吉流连每天可以赚2快钱。获得了不错的收入,看书藏书的爱好获得父母支持。
初中毕业后,吉流连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中国古典名著。其中,《三国演义》是吉流连最爱不释手的一册书,他说,《三国演义》蕴藏了许多军事、政治、谋略知识,让他很着迷。
当时,要获得一本书并不是容易的事。《欧阳海之歌》出版时,全村只有一张书票,村民们都知道吉流连爱看书,于是这位有名的“书虫”理所当然成了书票的获得者。满怀着感激之情,吉流连将《欧阳海之歌》翻看了一遍又一遍,到后来连书皮都磨烂了。
舅舅成为精神食粮供给站
吉流连的舅舅是福建一所中学的高级教师,那时,许多书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有资格买。于是,舅舅成了吉流连的精神食粮供给站,书本一册一册从福建寄往义乌。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舅舅从杭州带回来的两本书——《南方来信》与《电边府战役》。在只有“七个革命样板戏”连环画的年代,吉流连对这两本书爱不释手。
由于经常在新华书店转悠,吉流连结识了义乌市新华书店营业员陈德声。在陈德声的帮助下,吉流连收藏了3个版本的《三国演义》。为了给家中书籍一个安放地,他开始自制书架,几块废木料,用钉子固定。渐渐地,书架升级成书柜,书柜升级成书房。
长大后,吉流连并没有丢弃藏书的爱好,反而愈演愈烈。几十年来,他先后收藏的书籍达上万册。但藏书不是为了追求数量,所以近几年他一边逛书店买书,一边把自己认为不好的书“淘汰掉”:要么送人,要么捐给有需要的学校。如今,在他的书房里,珍藏的各类书籍只有2000多册。
把书籍当成一生的朋友
1989年,吉流连开办了袜厂,同时身为建设村的村长,在他的支持与帮助下,易开盖公司成立。尽管工作越来越忙,吉流连却仍喜欢与书为伴,他相信:读史使人明智,知古可以鉴今。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打扫书房的卫生,闲暇时他可以一个人在书房呆一天。
从小热衷于淘书,吉流连一直到处搜寻连环画,书橱里珍藏的新旧连环画册有500多册。因此,他与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书商长期保持联系。打开藏连环画的书橱,吉流连用手轻轻抚摸着这些宝贝,儿时的梦想在这里得到延续。
50多平方米的书房装载了吉流连半生藏书的精华,这些书籍也是他成长历程一种记录。他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书籍是一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