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财经 正文

众创之城,创业创新立潮头

发布时间: 2016-02-21 12:21:10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张晨露

  独立的工位空间,清静的咖啡吧,实用的会议室……位于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五楼的中国小商品城网商服务区,为入驻其中的200多家创业团队提供了创业创新所需的物管配套,并致力解决商品展示、客户洽谈、货源采购、商品发布等经营“主项”,提供免息贷款、投融资扶持。

  与之遥隔数公里的橙果、义乌工商学院、淘源电商科技园、青岩刘村,甚至更远的幸福里电商产业园、网商创业大厦、浙江大学义乌创业育成中心……这些和网商服务区一样分布在义乌各个角落的创业平台,将人才、资本、项目、品牌汇聚,各类创业活动风起云涌,各式创新大赛紧锣密鼓。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起云涌之际,义乌,正在徐徐讲述一个个关乎未来的“创”故事。

  在这里,创业会“传染”

  义乌这座城市的“双创”文化,可以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来形容。而说起义乌的创业环境,23岁的陕西小伙子李佩霖算是有发言权的一个。

  2014年年底,大学刚毕业的李佩霖就背着行囊来到义乌。“和我的家乡渭南太不一样了,在这里,创业是会‘传染’的。”李佩霖说,他对义乌的印象就是活跃———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出租屋、居民房内,人人都在为创业忙碌,一派繁荣景象。

  来到义乌的李佩霖开始主攻微商领域,产品是打底裤和保暖内衣。他常有灵感迸发,比如,为了赶2015年的圣诞季,在去年12月初他接连跑了几天市场,找到厂家,生产出十分应景的金箔玫瑰、金箔苹果工艺品套装,之后接连一个月每天接到数十笔订单。“加上平时一直在做的打底裤和保暖内衣,现在每天净收入在1000元上下。”眼前的李佩霖意气风发,“在义乌,我有一种如鱼得水的畅快。”

  这样的畅快,不止李佩霖感受到了。义乌工商学院2015届毕业生段鹏,在踏入大学校门之初就开始创业,毕业时已拥有4个自主品牌和3个专利设计,自主品牌上线第一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温岭小伙子叶永伟用5年时间打拼成了全市闻名的“拖鞋大王”。2015年5月,斐济驻华大使奈法卢拉将斐济国礼级别的化妆品purefiji全网独家授权证书交到了他手中。义乌“80后”小伙子蒋南浩成立了视频制作工作室“善策传媒”,他的团队在2015年8月入驻位于雪峰西路的义乌跨界互联网文创园,在年底又入驻跨界园的创客咖啡厅,尽情挥洒工作室的创意和灵感。“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新技能。”蒋南浩将跨界园视作创业的“天堂”。来自磐安的“红点蔡”蔡开健,当过保安、搬过砖。他在2012年成立义乌市唯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2015年6月,他亲自操刀设计的可充电手机架,登顶工艺设计界大奖“德国红点”……

  如今,五湖四海的创业者云聚义乌,活跃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创”出来的商机,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注脚。

  这是一个巨大的众创空间

  2014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义乌,为“双创”文化添了一把火,也让“网店第一村”青岩刘村在全国家喻户晓。随之而起的,是一个个围绕创业者的服务机构或基地,整个义乌1105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众创空间。(下转第2版)

  2015年12月23日下午,义乌客林客联创园的联客学院热闹非凡,由市人力社保局主办、客林客联创园承办的创业大讲堂,吸引了我市150余家电商企业老板到场听讲。客林客联创园创始人王俊峰介绍,客林客联创园在2015年5月成立,致力于为电商和创客提供一个集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为一体的开源社区。

  几乎同时,青岩刘创业孵化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数十位不同肤色的外国友人在义乌工商学院创业导师的带领下,与入驻青岩刘创业孵化中心的32位创业者共同交流电商创业之道。青岩刘创业孵化中心的负责人陈春晓说,成立于2015年8月底的青岩刘创业孵化中心,为有创业梦想的个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孵化期为6个月的免费创业场地。“每周,孵化中心都会邀请创业导师进行辅导培训,并帮助创业者进行货源对接。”

  目前,义乌已有“网店第一村”青岩刘创业园以及国际商贸城第五分公司网商服务区两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有24个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及科创园、高创园、文创园、青创工场、创客咖啡、创业学院等创业创新平台,为创业者们提供了集创业知识教育、创业实践指导、创业项目孵化等全方位、多维度的创业服务。这些平台充满了朝气和创新气息,能在最大程度上点燃全民创业创新的热情。

  好政策支持创业创新立潮头

  创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依托义乌现有的创新载体,进一步优化政策服务机制。”市人力社保局局长赵健明说。

  2015年初义乌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更高质量就业的实施意见》(义政发〔2015〕1号),被义乌创业者们称为“1号文件”。这份文件指出,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此外,文件还推出涉及财政、金融、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大众创业,促进更高质量就业。

  紧随其后出台的是我市各类创业扶持文件。《关于印发〈义乌市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的通知》、《义乌市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训实施办法(试行)》、《义乌市大学生创业园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义乌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所有文件均从政策上加大了就业创业扶持力度。

  比如,针对创业者的创业补助金额,从0.3万元提高至1万元(新业态创业1.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的最高额度从5万元提高至30万元,贴息最长期限从2年延长至3年;对招用高校毕业生员工符合条件的,按规定最高给予20万的一次性带动就业奖励补助……

  正如王俊峰所说,义乌这一系列的政策、资金、税收、技术、配套服务的扶植,让怀揣着梦想的创业“草根”们如一粒粒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而这也将对义乌未来的发展产生‘催化作用’,让义乌的创业创新版图焕发勃勃生机。”王俊峰说,义乌,正在成为全国最适合年轻人自由打拼的城市之一。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黄优鑫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