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聊微信、发朋友圈,一部智能手机还能做什么?
当手机和你居住的小区甚至社区联系在一起,能碰撞出无限可能:从交物业费、房屋租售、物业缴费到快递外卖、开锁修车、通下水道等,还能在线查询社区信息,就业失业登记,社区办事、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
3月16日下午,稠城街道组织辖区13个社区的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等召开专题部署会,正式启动义乌首个“智慧社区”微信平台建设项目。据悉,该项目先期在市场社区进行试点,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已取得初步成效,社区六成多居民有了这种体验:通过一台智能手机轻松参与社区互动与治理,将科技的美好愿景变为便捷的现实生活。
打通服务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
“以此为平台,利用‘互联网+’的智能优势,搭建政府服务和民众诉求的双向交流互动平台,形成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间的互动信息圈,打造智能式受理、一网协同、规范作业、扁平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稠城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庆明表示,“智慧社区”平台建设是2016年度街道的重点工作,也是“网格综合管理、全员全科服务”工作的有效补充,同时还是“三问三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稠城街道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措施,并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
目前,稠城街道已统一定制了“幸福稠城”二维码,并分设在街道13个大网格、社区84个网格内。接下来,各社区将在辖区办公场所、学校、医院、老年协会、菜市场、机关单位等人员密集场所张贴好二维码的牌子,方便群众扫码。按照相关要求,4月底前要完成辖区范围内初次扫码,8月底前基本实现95%的关注度。
市场社区六成多居民被“吸粉”
本着先行先试的初衷,去年9月,稠城街道率先在市场社区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工作。
没想到,“智慧市场”微信平台启动后的3个多月时间,就有1500多名辖区居民对该平台予以了关注。去年11月,街道联合社区充分利用这个微信平台,将“美味私房菜”评比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在社会上引起不俗反响。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单从数字上看,1500人的‘粉丝团’并不算庞大,不过这部分居民约占了社区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市场社区相关工作员表示。据不完全统计,该社区常驻人口2500人左右,其中三分之一人户分离,且以中老年群体居多。自从有了微信平台,包括开会、报送信息在内的诸多通知都能及时传达到位。
社区居民楼阿姨说,关注社区公众号后,忽然觉得自己住的地方还是挺有人气的,通过参与一些交流互动活动,邻里间也更熟络了。据了解,截至目前,市场社区通过智慧社区平台举办各类活动近10次,包含公益类大型活动两次。
通过这个平台,第一时间帮居民解决难题,并作出需求答复,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与政府连线,享受到高效快捷的服务。这是“智慧社区”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稠城街道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