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镇街 正文

“理”字当头,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 记佛堂镇桥西村党支部书记徐福星

发布时间: 2016-04-08 08:55:47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陈建权 林晓燕

  中国义乌网4月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陈建权 林晓燕)道路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而且经常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这是数年前的桥西,一个出了名的“脏乱差”小乡村。

  村前牌坊高耸,村中廊桥亭阁环塘而立,周边的徽派农房、绿树石桥倒影水面,这是今日的桥西,一个被誉为“小桥流水人家”式的美丽村庄。

  村还是那个村,水也是这汪水,但景已不再是先前的那片景。桥西村的这些变化,始于2008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从大来说,得益于全市新农村建设这个大环境;从小来说,村两委班子多年来的担当和作为功不可没。有句俗语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徐福星这两年在治理村子上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实效有目共睹。

  从商到“从政”,和名利无关

  佛堂镇桥西村位于五洲大道旁,村子不大,能人却不少,南宋政治家、理学家徐侨便是该村人。《宋史·徐侨传》曾记载:“若其守官居家,清贫刻厉之操,人所难能也。”短短一句话道尽其良好族训家风。

  除了留下良好的家风外,据说这位先祖当年曾事农桑,把上游的铜溪水支流引到桥西,灌溉农田。数百年来,桥西村人享用着祖先留下的遗产,也承受着雨季水漫家园的忧患。“一到汛期村里就要发大水,每当这个时候,在生产队当干部的父亲就敲着脸盘满村窜,嘴里喊着‘发大水了,发大水了……’提醒村民注意自身安全和家里财物。”虽然已过了数十年,但这幅画面在徐福星的记忆中依然清晰。

  “可惜在我活着的时候没能见到铜溪水患被彻底根治。”徐福星12岁那年,父亲带着这个遗憾离世。长大后的徐福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涉足商场,凭着聪慧的头脑,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事业成功的背后是身体的透支,几年前他因胃病导致生命一度垂危,胃全切除后捡回了一条命。

  而此时的桥西村正陷入困境:村貌堪忧,资源匮乏,村经济发展薄弱。“一个人富,很寻常,让整个村富,那才光荣;管好一个公司,没什么,治理好一个村,那才叫本事。”就这样,本着反哺家乡的初衷,徐福星毅然放下生意回到村里。

  2014年初,徐福星走马上任村支书时,桥西村已负债数百万。面对村民的忧虑,他在村民大会上郑重承诺:任职期满后,村里不欠外债,如有欠款,由其个人负责垫还。与此同时,他还当场从自己私人账户拿出100万元,打入村财务账号,先期用于垫付偿还部分应急债务。这两年来,为了村里的建设,他常常主动贴钱,至今已为村里垫付各种款项150多万元。

  “放着好好的老板不做来当书记,又没几个钱,又要得罪人,到底图个啥?”时至今日,当初那些对他“从政”之举有所质疑的声音在事实面前逐渐消逝。“我一不图名,二不逐利,身正不怕影子斜,既然做了这个书记,就要为村里做些实事、好事。”这是徐福星的心里话。在他人眼中,这是一位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好支书。

  治水到拆违,凡事讲个“理”字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徐福星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治水患。

  2014年春节后没多久,他就开始着手组织对流经该村的铜溪河道进行拓宽的工程,从设计、立项、投标到完工,只花了两个多月,最终把河堤加高了1.8米。据说在当年五六月份的雨季,沿线几个村庄农田被淹,桥西村却安然无恙。“村里终于不再发大水了,老父在天有灵也可以安息了。”对此,徐福星尤感欣慰。

  不想,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去年7月份,台风“灿鸿”来势凶猛,暴雨使村里的河道水位冲破警戒线,为防范于未然,徐福星与村干部轮流巡逻,确保能及时发现并处置险情。

  当晚9时,正在家里看电视的村民徐仙美一家被门前忽然发出的轰隆声吓了一跳,出门一看,发现一段10米左右长的河堤垮了,湍急的河水还在不断地冲刷泥土。要命的是,岸边的几幢砖瓦房地基都不深,河水若持续冲刷,房子就会有倒塌的危险。获悉情况后,徐福星带着党员干部、护村队员等20多人立即赶到现场展开抢险。面对汹涌的洪水,徐福星调来儿子公司里的挖掘机和石材,与在场村民一起抗洪抢险,大家一直到次日清晨6点才陆续回家。

  “我这一生只‘怕’过两次,一次是儿子出车祸,一次就是这次的河道溃堤,如果处理不及时,极有可能酿成房子倒塌、人员伤亡的局面。”提及当时的一幕,徐福星仍心有余悸。

  这两年,全市上下积极投身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中,桥西村也不例外。从某种程度来说,农村拆违是件不容易干的工作。据了解,桥西村是从2014年3月20日开始,分四个阶段进行全村环境大整治暨“三改一拆”行动,在5月16日前主要以自拆为主。期间,徐福星积极以身作则,挨家挨户宣传动员之前,先主动拆除了自家门前的水池,还鼓励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带头主动拆违。

  “说实话,刚开始部分村民是有抵触情绪的,后来思想工作做通了也就好了。”在徐福星看来,拆违工作除了党员干部带头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该村先后拆违117户、2800多平方米,成为当地“零违建”村。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一些无理取闹的人,徐福星“遇硬则硬”。据介绍,为了在过年前打通一条村道便于大家出行,前年大年二十八早上6点,他就去做村口4户违建未拆户的思想工作,遭到了其中一户的强烈拒绝,对方甚至放言:“谁敢拆我房子,就跟谁拼命!”

  当时,数百位村民都在现场围观。徐福星知道,如果自己这时让步了,接下来的拆违工作就会难上加难。“这些违法建筑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必须马上拆除!”在接下来的4个小时内,他不厌其烦地摆事实、讲道理,最终对方松口了。半个小时后,400多平方米的违建全部拆除。直到下午1时,徐福星才蹲在路边吃了几口盒饭。打铁要趁热。午饭后,他立刻找人清运建筑垃圾,又让人连夜将原违建场地做成水泥地,一直忙到凌晨才收工。

  “无论治水拆违,还是治理村子,凡事都讲一个‘理’字。”对53岁的徐福星来说,做人做事只要无愧于心,就没什么可怕的。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