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由义乌市教育局下文的“朱旦标德育名师工作室”成立了。该工作室由义乌各中小学10多名德育学科带头人组成,其中,多数为高级教师或德育领域的专家,工作室依托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德育管理的具体成效上,以德育工作“三位一体”(德育课堂、德育管理、德育科研)为己任,从而引领德育理念创新、德育人才培养、德育管理实效提升。
如何做好学生德育教育,朱旦标提出了自己的德育教育观———“深谈管理,浅谈说教,道德则自然回归”。
德育教育关键是抓制度管理
朱旦标是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副院长,分管学生德育管理、招生、就业、国际交流、文化建设等工作。从事职业教育已20年。他曾获得全国职业核心能力优秀教师、浙江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也是浙江省技工院校德育讲师团讲师、浙江教育援疆专家组成员。为全国职业教育做了近百场德育讲座。去年,在他的推动下,全国职技校德育教育联盟在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成立。
职校的老师,对这样的场景一定不会陌生:课间,你拿着教案走向教学楼,几名学生突然从楼梯里冲下来,迎面撞向你,手里的书籍被撞落在地,学生没有说一句“对不起”,却早已不知去向;有学生从车棚里跑过,口袋里掉出一团废纸,你示意学生将废纸捡起,学生瞅了瞅老师,转身跑开;学生排队到电脑房上课,一进电脑房,就忙着抢占电脑……
这些,大多是前些年一些职校生的不文明行为。朱旦标认为,虽然长期以来,职业学校都重视德育教育,但效果不太理想,这些现象还是时不时会发生。
是因为学校德育的工作方法不对,德育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朱旦标结合自己所在学校多年德育管理的经验,透视和剖析德育管理中的诸多现象,主编了《技工院校德育管理》一书,展示省机电技师学院德育管理的成果。该书目前已在全国职业学校推广。
德育教育也来自平时的生活
朱旦标认为,学生德育教育应该来自生活而非文件、作秀。如果教师只钻进教材,为应付考试,让学生背相关教材,不重视平时生活中的教育,这样的德育教育是失败的。由此,他认为,德育教育应立足于管理看效果,要提升一个人的德育观,首先要重视制度管理,让制度成为习惯,由习惯成为文化。
“现在,杭州车辆礼让斑马线成为全国热议的一个话题。有数据统计,杭州礼让斑马线的车辆达到九成以上,公交车更是达到了99%。杭州礼让斑马线是如何做到的?”朱旦标说,早在2007年,杭州公交集团制定了相关规范,其中明确规定“行经人行横道时减速礼让”,从制度上保障“礼让”的实施。“杭州的每位公交司机,但凡上路,都要遵守一套特别的“三二一”礼让行人操作法:看到行人,30米外就要松开油门减速;20米外,车速要减到15公里/小时,脚要放到刹车踏板上;10米内,必须停车。”此外,杭州开展斑马线前不礼让车辆整治行动,车在斑马线前不让行,扣2分,还要罚款100元。
通过多管齐下,杭州“礼让斑马线”活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舆论合力,潜移默化中培养着机动车驾驶人的让行意识,并逐渐成为自觉行为。
朱旦标认为,德育管理应该是“刚柔并济”。他遵循的德育理念是:“刚性管理能让一个人少犯错误,但要点燃一个人的梦想需要柔性引导”。杭州礼让斑马线的这一良好社会风尚之所以能成形,关键因素是因为相关制度的规范与执行,但还有一方面是社会文明的需求、引导、宣传的共同合力造就的。今天机电技师学院的德育正是遵循着这样的德育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就餐无声、文明礼仪、规矩规范、习惯养成……”从而走在了全国职教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