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
在义乌这个全球小商品超市,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产品大观园,一家企业、一个展厅就包罗着同一种产品数以百计千计的不同款式,堪称一个“迷你”博物馆,比如双童的“吸管王国”、巨龙的“箱包博物馆”、新光的“饰品王国”。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走进这些别样的企业“博物馆”,听企业有关负责人解读“迷你”博物馆与企业文化,感受义乌民企博物馆独具魅力的文化景观。
宜古宜今的“新光文化园”
走进义乌“新光饰品”开设的新光文化园,迎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和高大上的现代装饰艺术。
“很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企业文化也相对达到一个比较高的节点,这时会选择修建企业博物馆来丰富企业文化,我们也不例外。”新光集团总裁虞江波说,新光集团注重“家文化”的建设,尽管在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上也会调整,企业也越做越大,但却不会“散”,企业总是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打造“新光文化园”时,也是以“家文化”为核心,并结合了我国古代传统“水文化”和“道教文化”精髓,整个文化园布局采用条状的形式,馆内馆外都设置了“清水长流”的文化景观。
“以前叫饰品博物馆,现在更名为新光文化园,感觉更贴切了。”据新光文化园副经理刘君介绍,新光文化园的前身———饰品博物馆建于2005年,当时主要以展示“新光”生产的各种饰品为主,场馆总面积2000平方米。去年,为迎接新光集团成立20周年,公司对博物馆进行重新装修,把场馆调整为饰品区、金融投资区、地产区等九大板块,并运用光、电、声等大量现代新技术,使展馆变得更为时尚、个性。
“目前,新光控股集团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珠宝饰品制造企业,所以展馆最大展出区块还是饰品区,各个时期公司生产的代表性饰品,这里都可以找到。”刘君说,目前,新光文化园展出的饰品种类有近万种。
“博物馆是典藏和传递记忆的地方,新光文化园可以说是‘新光’20年发展历史的一个见证,也是新光企业文化发展的一种微缩景观。”刘君随后打开一个大型电子触摸屏,可见五六个不同颜色的选择键,潮流饰品、经典饰品、有纪念意义的饰品等随你点击播放。
记者发现,每个区块内,都有一块大小不一的电子触摸屏,有的除了观赏,还有互动的功能。在“地产”区块,一个长7米、宽1米的触摸屏非常引人注意,轻轻一点,一幅美轮美奂的“新光清明上河图”马上呈现在眼前。在随后点击中,“新光”开发建造的住宅楼、写字楼和城市综合体等,像好莱坞大片一样不断冲击着你的眼球,很美很震撼。
据刘君介绍,新光文化园对外开放,每年要接待500个以上的参观团队,其中不少是师生团队。
以小博大的“双童博物馆”
“我们的博物馆与公司生产的吸管一样,喜欢以小博大。”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二桥说,“双童博物馆”建于2005年,虽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但展馆应有的各种功能一应俱全。
与众多企业博物馆一样,该博物馆展示的主题与其公司所生产的主要产品密切相关,那就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吸管文化”。博物馆共设置了进口贸易品、生物降解品、超市流通品、创新研发品等8大品类的吸管产品展示版块,每个版块的展品又分外观性、功能性、艺术性、技能环保性等多种。
“其中,有30多种是近年开发的新产品。”李二桥说,陈列的各式各样吸管,既有几厘一支的,也有10元一支的。他拿起一款叫做“风车吸管”的产品,只见吸管的中上部安装着一个透明的球体,球体内悬着一只小小的风车,吮吸饮料,里面的风车就会快速旋转。“刚开发出来时,由员工的子女进行了试用,孩子们都把它们当成了玩具,这是一款十分具有个性特点的产品。‘双童吸管’类似的创新产品有40多类,总计300多种。”
“博物馆是对外开放的,每年都会吸引6000多名参观者,接待最多的是企业参观考察团,其次是来自义乌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学生。”李二桥说,双童博物馆不大,历史也不长,但整个博物馆的设计充满人文气息。
与很多企业博物馆不同的是,双童博物馆还展出了很多企业编著的书籍,当中有介绍企业文化的,也有描述员工生活的。
“博物馆建设是企业最具特点的文化建设窗口。”李二桥说,企业发掘自身品牌文化和精神价值,自信地展示自己,是博物馆的核心目标。接下来,双童博物馆还会收藏更多与企业及员工息息相关的展品。
全球最大的“箱包博物馆”
由义乌“巨龙箱包”投资3600万元打造的中国箱包博物馆,位于义乌上溪镇四通西路1号。
走进设在巨龙箱包集团大楼二楼的中国箱包博物馆,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件高达8米的巨型行李箱。博物馆馆长邵宝玲说,这个是最令她骄傲的物件。“这种行李箱,是我们企业生产最多的产品,也是消费者使用最多的产品,代表着近几年的箱包潮流,也见证了‘巨龙箱包’的发展轨迹。”
“中国箱包博物馆面积238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箱包博物馆,也是全球最大的箱包博物馆,目前共有陈列品4800多件。”博物馆经理杨学元介绍,这家国字号的箱包博物馆陈列着大量老式箱包,其中以竹、木、藤、金属等为原材料所制的箱包大约有1000件。博物馆还设有10多个专馆,陈列各种现当代箱包,述说箱包发展的脉络和趋势。
据了解,中国箱包博物馆2013年10月20日正式开馆,一直向公众免费开放,如今已成为全国企业转型升级培训基地,每年都要接待数十个企业团队来参观考察。“学生组团来参观的也很多,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都有。”杨学元说,去年,参观该博物馆的人数达到11.7万余人次。
记者看到,这里既有古代的书生箱、经商箱、运镖箱、京官返乡的衣留箱,也有西洋风格的老式皮箱、乐器箱、电话箱等。在邵宝玲看来,这里的几千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箱包,就像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为什么要建这么一个博物馆?邵宝玲说,“巨龙箱包”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行业中已小有名气,也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后来听说奥地利小镇瓦腾斯水晶博物馆的故事后,她就决定要在义乌建一个箱包博物馆。“这不仅可以作为工业旅游的一部分,也可以更好地展示箱包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参观者近距离地感受到独特的企业文化。再说,收集箱包,本身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