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团队成员正在理货中。(下)工作本上记下了周边村民的需求。图片均由王勐彪提供
三个大学生村官,搭档一个回乡的创客。在义乌佛堂,这样一个合伙人组合创办了全市首家农村电商线下实体店。开业的第一个月,他们就把营业额做到了11.5万元。
他们的故事,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他们四个人,也成了佛堂镇雅西村的“网红”。
最近,钱江晚报记者见到了其中一位大学生村官王勐彪。原来,他们四人的创业故事,是从非常现实的“混口饭吃”开始的。
创业的初衷很现实
村官任期已满总得有口饭吃
见到王勐彪时,他正在收拾快递员刚刚送过来的快递。
“这些快递都是附近村民的,因为很多老人对网购并不太了解、也不会操作,就喜欢跑到我们这里来让我们帮忙代购,现在平均每天能有二三十单。”王勐彪说。
王勐彪从2009年开始担任佛堂塔山片三角店村大学生村官,两届任期已满。走试水农村电商这条路,最初的动力就是想要有份工作。对这个再现实不过的初衷,他从不掩饰。
“我和很多大学生村官一样,最初报考这个岗位,就是为以后考公务员能享受到政策优惠,但前些年几次去考都失败了,因此我在去年任期已满的时候,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王勐彪说,他参加过几次电商示范培训班,觉得农村电商很有前景,就决定做了。
另一位合伙人陈志俊说得也很实在:“对我们这些‘老村官’来说,扎根农村多年,和同龄人相比,许多条件上都已经脱节,要想找其他工作或者去大企业上班并不容易。”
因此,几个人反复商量后一致认为,既然大家熟悉农村,何不就地创业,以农村电商的形式继续为村民服务呢?
团队四人成了村里的“网红”
目前以代购生意为主
“三角店村,本地人口300多人,外地人口1800多人,小家电、母婴类比较受欢迎……”
“老郑,47岁,喜欢下棋,知道网购,但不会操作……”
在王勐彪的工作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大量周边村民的信息。为了了解市场需求,王勐彪和团队成员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不仅前往兰溪、武义等农村电商较为发达的县市考察,还专门去周边几个村子摆过一个多星期的地摊,掌握了大量村民的需求。
除了三个大学生村官,这个团队里还有一个回乡创客,叫郑鹏。他曾是杭州一家文创企业的运营总监,并从事过网店经营,补足了团队在电商方面的经验短板。
“义乌作为世界闻名的小商品城,这两年电子商务发展也十分迅速,但此前一直没有农村电商线下实体店,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同时也让我看到了新的商机。”郑鹏说。
从开业到现在,团队创办的农村电商线下实体店发展迅速,首月就有了11.5万元的营业额。实体店与国内某主流电商平台合作,目前的业务范围以帮村民们代购及实体店零售平台上的商品为主,接下来他们也准备重点关注农特产及工艺品方面,帮助农户和周边一些传统企业打通线上销售渠道。
“两个月做下来,不少村民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会跑来找我们帮忙上网买,我们都成了村里的‘网红’了,晚上走在村里,还会有人叫我们去他们家里吃饭。”郑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