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德堂
传统村落与火腿息息相关
田心村,古称环溪,地处义乌南郊,村庄三面环山,周边田野广阔,东溪、西溪穿村而过。站在附近的蜀山俯视田心村,由田心一村、二村、三村、四村共同构成的田心村形似火腿。腿爪在东边、腿股在西头,横搁在环溪这块宝地上,而东边的那座叫做金乌堰水库的水渠,恰似一根拴住火腿爪的绳子。
要说田心村的故事,就得从这只火腿说起。
相传宋代延佑年间,田心王氏有一青年娶了金华浦口村的俞氏为妻。传说嫁妆是一对金华“两头乌”猪仔,寓意女儿女婿今后要勤劳肯干,两头摸黑才能发家致富。果然,王氏夫妇不负众望,以养“两头乌”出名,并帮助全村人都养起该品种。
一时间,田心村出现家家养猪,户户丰盈的情景。后来,王氏夫妇又将上好的猪腿腌制成火腿,风味独具,田心的“两头乌”火腿名声大噪,流传八婺。王氏夫妇临终前嘱托子孙后代:要将火腿技术代代相传,往后建造新厅、祠堂、住房都要按火腿的形状布局建筑。从此,王氏裔孙遵从祖训,继承家业,代代相传,不断扩大火腿生产规模,享誉八方。
到了清道光年间,田心四村王氏后裔王恒魁在苏州城经营着“慎可火腿行”,选用义乌的“两头乌”。由于诚信经营,在苏州城颇有知名度。1835年,苏州城瘟疫四起,患者上吐下泻,略懂中医的王恒魁查阅医书得知,火腿蹄爪可治腹泻,便命人将店内所有火腿蹄爪截下,熬汤研粉,免费分送给患者服用,一时收到奇效。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听闻此事深受感动,当即手书“培德堂”匾额一块赠予王恒魁,“慎可火腿行”也因此生意兴隆。不久之后,王恒魁护匾回乡,在田心村建造培德堂,以资纪念。
精美古宅留住历史记忆
明清时期,田心村的养殖业、腌腿业、酿酒业、榨糖业、手工业均小具规模,声誉鹊起。依靠佛堂商埠的水运之便,田心人走南闯北,商贸经济日臻发达。和王恒魁一样,在积累了巨大财富后,田心人回乡建造了大量古民居、宗祠、厅堂、寺庙。据宗谱(1911年)记载,当时田心共有祠堂、厅堂76座,堪称婺州之最。集义堂、慎可祠、师古堂、善性堂、西新厅、两厅、隔堂等几十幢古色古香,造型别致,取材精良,极具江南民居特色的厅堂错落相间,诉说着光阴的故事。现在留存的有30座,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恒魁建造的培德堂。
培德堂位于田心四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已有170多年历史,也是田心四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一大核心。培德堂古建筑为砖木结构,集精湛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于一体,目前留存前厅、后厅、天井和厢房。由爱国名臣林则徐手书的“培德堂”大匾额至今依旧悬挂于中进厅堂上首。与“培德堂”匾额遥遥相望的,是前厅大额枋上悬挂的匾额“惟勤”,由清代东阳籍翰林院侍讲王芳题写。先人的善举与林则徐的爱国之志凝于牌匾,为培德堂增辉。
斗转星移,经历了数百年风吹雨淋的培德堂,经过修缮,焕发容光。置身其中,时光似乎寂静了这片土地,但在花梁雕栋间,又分明听到了过往鼎沸时的繁华。
如今田心火腿加工贸易已经不多,但是,经营之道、诚信之义是处处相通的。在《佛堂镇志》主编王春平看来,这就是田心传统村落的精髓,传统村落留给后人的,不但有精美的建筑文化,更有优秀的道德与精神,每一幢恢宏的建筑背后,都凝结着深厚的文化精神。为此,田心村先后修缮了培德堂、慎可公祠等一大批古建筑。
文化礼堂传承乡村文脉
2014年5月,田心四村将慎可公祠改建成文化礼堂,以“慎可火腿、历史名人、非遗、民俗文化”四大板块展现田心的文化精髓。如今,置身文化礼堂,仿佛走进了有关田心的历史长河。环绕礼堂四壁的是田心村的历史和人物介绍,通过详细的文字说明,把数百年来该村涌现出的杰出先辈如明代抗倭名将王如龙等叱咤风云人物以及种种历史渊源都一一呈现出来。
文化礼堂还展示了田心火腿制作的技艺。“今后我们准备建一个火腿博物馆,专门用来展示我们村的火腿文化。”田心四村党支部书记王月兴说,火腿博物馆计划通过现代仿真模拟技术,高度复刻火腿的传统制作工艺进行展览,同时提供品尝环节,让参观者全方位体验火腿文化。
文化礼堂内展示的另一大核心内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村民代代传承的工艺绝活。礼堂内悬挂着全手工制作的百子灯、狮子绣球等,其中百子灯是非遗传统项目,包括六角亭、荔枝灯、珠灯、花篮灯、花瓶灯、走马灯、清宫灯等各种百子灯造型,把整座文化礼堂装扮得格外艳丽迷人。
文化礼堂影壁处写着田心四村的村训:“忠孝诚信、祟文好学、惟勤守法。”王月兴说,这12个字是从田心村建村以来形成的崇文尚武、耕读家风、以昭雍睦、尊长睦邻宗族精神中,历经七百多年的历史检验,提炼升华出来的。这12个字凝聚着昭勇将军王如龙的忠孝、太子少傅王芳的勤学以及慎可公王恒魁的诚信,从做人、读书、爱国各方面对田心村的今人和后人提出殷切期许。
走出文化礼堂,大门上的对联“慎言慎行崇祖德,可大可久启孙谋”再次映入眼帘。区区数十个字,不仅道出了田心王氏祖先将“慎可”取为祠堂名称的真正用意,还蕴含着田心人立身处世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