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楼氏宗祠:忠孝传家的“活化石”

发布时间: 2016-10-24 09:27:37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特约记者 朱履生

溪后村楼氏宗祠外观

抗战纪念浮雕墙

宗祠内古色古香,牌匾高悬

  中国义乌网10月24日讯(义乌商报特约记者 朱履生)自古道,出忠入孝真君子。日前在大陈镇溪后村,我们瞻仰了见证几百年忠孝传家的活化石———楼氏宗祠。宗祠里,一块块砖一片片瓦,无不浸淫着几百年耕读传家的人文气息,记录着忠、孝两全其美的动人旋律,让人肃然起敬。

  楼氏宗祠恢宏大气古色古香,它坐西朝东,为前后三进五开间两天井连一戏台、左右两庑各6间组成的院落,占地面积946平方米。建筑风格沿袭清代格局,门楼与照厅为现代重建,大门前的一对石头狮子系明朝万历年间产物,已历经400多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楼氏子孙的兴盛。

  走近楼氏宗祠,映入眼帘的是粉墙黛瓦马头墙,颇富徽派建筑的神韵。据记载,楼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左右,是始迁祖楼礼的祀祠,楼文法助石狮一对,镇于祠堂正门口两侧。二百多年之后的清嘉庆九年(1804),由楼耘捐基,楼亨徙建于现址,并易木柱为石柱。

  沧海桑田弹指间。经历了风雨飘摇的侵袭与战火的洗礼,楼氏宗祠渐渐地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看了让人心疼。1996年,初步富裕起来的村民不忍心祖宗留下的产业在自己手里毁掉,纷纷慷慨解囊集资重修。经过局部修整,楼氏宗祠雕梁画栋神采飞扬,村民们在这里看戏聊天,“声音笑貌一时新,忠孝贤良千古鉴”,缅怀先祖和英烈的丰功伟绩。戏台前面两根瞻柱上撰刻的嵌字楹联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溪声清似琴声游鱼出听,后代盛传前代舞凤来仪”。

  耕读传家久,孝义催人长。在楼氏宗祠黑漆大门两边,有一副黑底黄字的对联:汉室忠臣第,明朝孝子家。在上方棕红色匾额的对比下,产生的气场非比寻常,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追溯源流始末,楼氏乃东汉太师楼重玉(31—130)之后裔,楼重玉名讫,字重玉,号雄樵,大禹77世孙,“经文纬武,熟娴韬略”。汉顺帝时,官至三军总都尉,加授麒麟阁护军都监,进位太师,卒谥“忠成”,御葬于乌伤之香山。

  在其源远流长的影响下,楼氏一族忠孝为本,历史上出过许多忠烈之士:明朝嘉靖年间,楼楠能文能武,在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中屡立奇功,被敇封为云南副总兵。1943年8月21日,抗日武装金萧支队坚勇大队在此成立,拉开风起云涌的抗御外敌的序幕。溪后村村民众志成城,不仅掩护了地下党同志逃离敌人的抓捕,族中还有9位抗日英雄为国捐躯。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斗争故事。诸义东革命历史纪念馆也开设于楼氏宗祠内。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子,假如它们有灵的话,应该看到过许多热血沸腾的场面,听到过激动人心的呐喊与悲痛欲绝的哭声,它们就是历史变迁人心向背的见证人,人世间喜怒哀乐的记录者。

  人因地而居,地因人而名。溪后村因地处八都溪北岸而得名,村庄山环水绕藏风聚气,这个有数百烟灶一千多人口的村庄,居住着楼、傅等多个姓氏,他们和谐共处,互相帮助。在楼氏宗祠里,现在摆放着一块题有“褒孝”字样的青石匾额。听老人说是从褒孝牌坊上拆下来的,与明朝嘉靖二十四年族人楼楷有密切关系。楼楷是明朝嘉靖年间人,其事亲至孝的事迹在乡里传为美谈,被朝廷旌表建造“褒孝”牌坊,其事迹也载入了《义乌县志》。

  有道是“万品德为首,百善孝为先”。有了先人的孝德感召,现在溪后村孝行、孝道、孝念流行,村民们在这一方热土上繁衍生息,创造着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仿佛为古建筑营造一个相得益彰的氛围,天空飘起了洋洋洒洒的细雨。浑身散发着忠孝元素的楼氏宗祠,就像门外的细雨一样,依旧笼罩着山川大地,潜移默化着村民的心灵,将忠孝二字进一步发扬光大。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