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8月22日讯(记者 龚书弘 通讯员 钱赟)一样的美工设计,一样的主页布局,甚至还是一样的运营客服,同一个电商平台怎么会出现两家如此雷同的店铺?近日,义乌市公安局江东派出所就接到电商经营户周女士的报警,称自家网店被店内的员工“克隆”了,且被“浑水摸鱼”出货20多万元。
经侦查,“孪生”网店正是周女士网店内的美工申某和运营人员邓某开设的。目前,申某、邓某以及其余两名同伙因涉嫌诈骗罪已被义乌警方刑事拘留。
快递面单
每个月50多万营业额
为何入不敷出?
周女士今年35岁,福建人,在义乌从事母婴用品生意已经有些年头。2014年,周女士决定趁着义乌的“电商热风”,将线下的生意整体搬到线上。起步后,凭借诚信经营,周女士的线上生意越做越红火,网店也在淘宝、苏宁、京东等平台上铺开。
“去年一年,我几个网店的营业额有近500万,利润也有100来万,而且通常每个月的利润大部分都会用于下个月的进货款。”周女士告诉记者,奇怪的事儿就得从今年年初开始说起,“今年春节以后,我每个月的营业额也有50到70多万,可3月份的时候,我一核账,还亏了40来万,之后每个月都入不敷出,进货的钱都是透支的。”
周女士的店里只有一名美工申某和一名负责接单、打印面单的运营人员邓某,而打包、出货全是自己的父母在操作,一时间周女士并未发现问题出在哪儿,一度觉得是自己经营不善。
8月15日,周女士趁申某和邓某不在公司,竟在邓某的电脑上看到了不少与自己网店无关的面单信息及聊天记录,而进一步调查后,她发现多个电商平台上都有自己网店的“孪生兄弟”。
8月17日一早,周女士到义乌市公安局江东派出所报警。
警方正在搜集证据
发现端倪不举报
竟认为这是“发财之道”
接警后,江东所警长金钟山率队展开侦查,并很快将犯罪嫌疑人申某、邓某,以及申某的两名同伙申某某和夏某抓获。
据了解,4名嫌疑人今年均为23岁,且均来自云南邵通。去年3月,申某和邓某分别作为美工和运营人员入职周女士的网店,并一直以能吃苦、讲诚信的形象深得周女士一家的信任,每个月两人都能拿到七八千元的月薪。
然而,今年2月起,一直负责接单、打印面单及售后服务的邓某,发现可以通过“克隆”一家一模一样的网店,并挂上相同的商品,随后将订单“混”入周女士的网店订单内进行牟利,简言之就是利用职务之便“空手套白狼”。“老板娘的店里每天有四五百个订单,我自己申请的那个网店每天只有三四十个单子,卖的都是老板娘家的东西,混进去根本没人发现。”邓某说。
很快,邓某的“发财之道”被朝夕共事的申某发现,但申某非但没有举报,反而叫来自己的两个表哥申某某和夏某,如出一辙地又在几个平台上开了“孪生”网店,并让邓某帮忙一起进行“混”单。
记者了解到,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周女士网店内每天打包、发货的活儿都是其父母在干,“我爸妈年纪比较大,对网店的经营流程不是很懂,只知道接单之后打包和发货。”由于缺乏校对和流程监管,半年来,4名犯罪嫌疑人通过“克隆网店”的方式,不法牟利20多万元。
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义乌警方刑事拘留。
在此,义乌警方提醒广大电商经营户,应切实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自查,以免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一旦发现异常,请第一时间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