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our pleasure to do business with you(合作愉快)!”还没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西大门,就已经听到里面传来略带生硬但响亮的读书声,那是喊出来的声音。
国庆节,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做生意的摊主们可没有长假概念。记者昨日一大早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门口看到,几百名市场经营户开门营业前围在商贸城的大厅里学英语。人群中甚至还有躺在婴儿车里的小婴儿,眨巴着大眼睛惊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人群。台上一位三十来岁、拿着话筒的老师激情澎湃地带着大家念单词、喊句子,一会儿工夫就已经满头大汗——或许,这是他见过的最用心的一批学生。
“每天早上,到大厅服务台免费领一张商务英语对话60句学习卡,然后跟着老师念英语已经成了习惯。”义乌国际商贸城专营喜庆红灯笼的业主小余告诉记者,放假前几天,他和很多摊主就很关心国庆节早上是否照旧能够学英语,“一天不学还真难受呢,国庆7天,幸好只有6号7号休息”。
记者了解到,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如果哪位摊主还是黑眼睛瞪蓝眼睛、用计算器打数字、打手势讲价格,那就太落伍了。现在,与时俱进的义乌商人们,自己开口说英语!
随着市场国际化的推进,义乌不但吸引了全国100多万人来这里务工经商,而且聚集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0多名外商。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外籍人员常住。外国人多、语言种类多,这对义乌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难得的发展机遇。
“做生意也要与时俱进,人家都会讲几句英语,你不会就是在起跑线上落后于人家。除了学英语,我还打算再去学点日语和韩语。”陈童尽管只是国际商贸城里的一名普通营业员,却是个有上进心、有理想的营业员。
据中国小商品城商学院最新统计,半年来已经有5万人次参加了由义乌商城集团组织的英语培训。随着义乌外向度越来越大,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学说英语、会说英语成了义乌商人最迫切、最时髦的追求。支撑这份追求的动力,在于内在的强烈冲动——学好外语就能直接与“老外”沟通,做生意更轻松!
不会英语,差点跑了单
义乌国际商贸城F区3楼经营厨卫的胡女士,老家在义乌与永康交界处的农村,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她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了。经商多年的她,算得上是义乌国际商贸城里的老牌经营户了。从熟悉商品品种、价格、产地,到进货渠道、谈生意技巧,做生意她可是“研究生水平”。
眼看着外商越来越频繁地出入商贸城,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她总觉得有力使不出,没法交流,憋着真难受。于是,两年前她到义乌城南中学参加了两个学期的免费英语培训。“刚刚去那会儿,连字母都写不好,像画花一样,我那本笔记本上都画满了。但是碰到连写的手写体单词,我还是看不懂。”因为感觉氛围不是很好,她断断续续地没能坚持下来。
“现在店里有没有一个会说外语的人,对我们这些主要做外贸生意的摊位来说相差很大。前两天,一个老外到我店里,让我把一款厨卫的体积报给他,说了一个单词叫什么stere(立方米),我怎么也听不懂,也回答不上来,急死了。我们斜对面那个摊位上有人会说英语,我赶紧去搬救兵。”40来岁的胡女士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这种尴尬了。
不久前,一个原本已经下单的中东客商跑过来说货柜装不下,要少拿几件货。胡女士改单前想确定一下数量,但能想起来的英语单词实在有限,勉强用了must(必须)、sure(确定)几个单词,结果那位客商误以为她的意思是如果不按照原来的单子拿货就不做他生意了,一个劲在那里说NO(不)、NO、NO。“我又听不懂他到底在NO些什么,更加紧张了,比划了老半天他还是误会我的意思,结果火起来了,说要退单。我连忙把对面摊位上那个会说英语的营业员请过来,才解了围。”
胡女士吃到苦头,觉得学英语刻不容缓了。9月14日开始,她每天早上坚持到国际商贸城外语晨练基地学习。她说:“这里的气氛很好,老师每天都讲得满头大汗,我虽然基础差、记忆力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但这种免费学习的机会肯定要抓牢。”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她现在已经能自己照着音标读一些生词了。
见老师走过来,她赶紧拉住问:“老师,重量用英语怎么说?赶紧教教我,有客户来我好跟他讲。”“weight。”老师在她的本子上写下这个单词后,她自己又照着写了一遍。“我怕回去以后看不懂了,自己写一遍不会忘记。”她边念单词边用笔尖划过,见她在“gh”两个字母上停顿了一下,“老师说记住‘gh’不发音就可以了。”
会了英语,“黑翻译”无机可乘
一般外商到义乌采购时都会自己带翻译,但一些“黑翻译”在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吃回扣,导致不少经营户到手的单子也飞了。
“我们遇到过很多次了,翻译欺负老外听不懂我们的话,会直截了当地要求我们报价的时候抬高3个点,算给他的回扣。我遇到过最‘黑心’的一个翻译,居然要拿10个点的回扣,不给的话他就把外商带到别的摊位上。结果,我一报价客户就吓跑了。”义乌国际商贸城F区与G区交界处4楼,永固不锈钢制品商行营业员小叶说,义乌很多商品就靠薄利批发,很多外商第一次来义乌只是试探性采购,如果抬高报价,他下次就不会再来了。
“外商也慢慢了解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自己单独跑来采购。现在做营业员,会说英语找工作容易得多。”去年,永固不锈钢制品商行的经理龚海峰花了几千元,将有高中基础的小叶送去培训商务英语,能享受免费学习的福利,小叶自然也很开心。
三个月强化培训回来,小叶基本能够独立应付外商。她说:“外商一般都不会问很难的问题,价格、规格、装箱数量、体积、交货时间等几个关键词交流好,就能做成生意了。就在上个月,两个中东的客户第一次来我们摊位,我用简单的英语跟他们谈,他们当场下了2万多元订单,并说以后保持合作。”
像小叶这样抓关键词做生意的英语水平,大部分时候够用了。其实,义乌国际商贸城大半以上的营业员或者摊主,都靠这样的半桶水英语,做成了一笔又一笔成千上万元的订单。
临时抱佛脚,抓住大客户
“老师,我明天晚上要到萧山机场接几个外国客商,见了面怎么跟他们打招呼?赶紧教我一下。”9月初,从来没学过英语的义乌国际商贸城F区四楼经营五金产品的摊主胡先生,心急火燎地给外语晨练基地的老师打电话,当他得知第二天正好教授“问候”的内容,一大早就赶来了。
“Welcome to China(欢迎来到中国)”、“This is my name card(这是我的名片)”,他用手机录下老师的发音,回去苦练了一番。
靠这么几句话就想跟客商沟通自然是不成的,胡先生是带了翻译一起去接机的,但他认为学会基本的问候语能拉近与客户的距离。结果这招还真有效果,这批客商来到义乌的第二天就下了一笔大单子。
“现在外商也很会砍价了,洋钱不好赚啊。所以‘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gained’(一分价钱一分货)这句话很有用,做生意不能不会说。”胡先生笑道。
打那以后,胡先生工作之余就猛啃英语。“做生意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只有花心思才能抓住大客户,留住老客户。都二十一世纪了,不会来几句English怎么行!”这已经成了正在努力学英语的义乌摊主们的共识。
记者:张研婷
刊于2007年10月4日《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