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日下的浙江省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车辆繁忙,人流如潮。今年上半年,新到义乌设立办事机构的外国公司增加279家,同比增加40%。“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小商品丧失低价销售优势,迫使我们以创意提升小商品价值,以质量优化小商品结构。”义乌市委书记吴蔚荣说。
今年5月,义乌安冬电器公司上马新的生产线,生产仿真电壁炉的规模将达到150万台,一天产量相当于过去一个月,一家美国经销商近日在该公司下了80万台的订单。与国外百年老牌的电壁炉只会发出“一闪一闪的标准火焰”相比,安冬公司的电壁炉的“火焰”如同真正木炭燃烧一样,每个壁炉的火焰都不相同。
用创意支持产品销售,成为义乌企业应对调控、保持利润的法宝。国内最大的饰品企业新光集团,在原材料锡从每吨11万涨价到16万,出口市场萎缩,仍保持产品利润率不变、销售额增长18%。董事长周晓光说:“公司共有500多名设计师,每个月都有上百项新产品设计出来。正是靠求新求变,才能保住市场,保持利润。”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小商品城所在地,义乌市场与企业生产联系紧密,以日用品、轻工业为主要产业构成。通过提升创意来创造价值,通过提高质量改变产品结构,淘汰部分低质产业,调控压力,恰恰成为义乌产业提升的契机。
一项有利于市场管理的“中国小商品分类标准”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这一标准施行后,从小商品城出去的每项商品,都将打上标识,成为“专业出口”。而要贴上这一标签,进入小商品城的商品门槛将提高,“义乌要为世界提供同等价格中,最优质的商品。”义乌市长何美华说。
企业纷纷追求高科技。连日来,剑利美针织服饰公司的员工都在加班加点,“羽翼”品牌的无缝内衣订单已经开到年底,还在不断要求增量。在资金普遍紧张的情况下,采购商“沃尔玛”向“剑利美”预付30%的订货款。“质量决定销量。我们的无缝内衣和别人不一样,不同部位用了竹炭纤维纱线、发热纤维纱线和木代尔纱线,柔软、舒适、保暖,在出口紧张的形势下,企业销量同比增加了近30%。高科技产品的优势就是不一样。”董事长黄以才说。
品牌建设成为企业普遍追求。在小商品城设摊的通达袜业经理周伟中说:“我们去年注册了商标,开始有自己的品牌,这保证了今年的销量。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没有品牌,产生低质廉价的产品,我在小商品这个摊就摆不下去了。”截至目前,义乌有注册商标1.63万件,总数居浙江省各县市首位。国际商贸城里已经集聚了上百家来自全国的原创品牌企业,引领着商品走势。
为引导产业全面升级,义乌下大气力推动技术创新。政府规定,企业获得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政府承担研究开发经费50%和30%的补助;在国内外获得授权专利的产品按件发放补助;企业产品成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标准后,将予以重奖。
记者:顾春
2008年9月2日《人民网》刊发